若能得出结果,以后卫辞也知道该向谁效力啊!
从龙之功,谁不想要呢?
打定主意后尔雅放下手中的茶盏,然后轻轻拉了一下身后的一根绳子。
门外传来铃铛的“叮叮”作响的声音,听到铃声茶楼的小二很快推门进来:
“夫人,小姐,还有什么吩咐吗?”
尔雅道:
“你去挑几碟江南的点心送上来,茶水也加一壶西湖的龙井。”
小二听完吩咐退下,尔雅脸上挂着浅浅的笑意,对秦妙清礼貌道:
“刚刚不知你从小在江南长大,所以要的茶水点心都是京中人的喜好。”
秦妙清看尔雅对她态度和蔼亲切,举止又这么体贴,一时更加高兴。
接下来两人寒暄聊天,尔雅是想要套秦妙清的话。
自然不能上来就直奔主题,而是要打好关系,让她先放松。
而让一个人放松最好的方法,就是按照她想表达出的效果去夸她。
秦妙清想在尔雅面前营造善良,单纯,活泼,完全没有门户之见,且极其孝顺得人设。
她想着卫辞出身普通,她的母亲在选儿媳时,一定既想要一个出身高贵的儿媳,同时这个儿媳又不会因为出身高而看不起她这个婆婆。
最好为人善良,性子单纯,孝顺知礼,又爱极了她的儿子,肯对她的儿子,帮助她儿子的前程。
所以在跟尔雅交谈时,她会时不时流露出对普通百姓的怜悯之心。
茶楼中有琵琶女,弹琵琶共客人清赏,秦妙清看到后就故意在尔雅面前感叹:
“普通百姓讨生活也实在艰难,那个弹琵琶的女孩看着年纪和我差不多大,却要在此处谋生,真是可怜。”
说完她就拉铃招小二进来,然后打赏了二两银子给那位琵琶女。
尔雅分不清秦妙清这么做到底是真心可怜那位琵琶女,还是故意立人设。
不过哪一种她只管夸就好了,于是看到秦妙清打赏后,尔雅一脸真诚的夸赞道:
“妙清姑娘真是菩萨心肠,虽然生于皇家,却小小年纪就懂得民生多艰,真是难得。”
听到尔雅的夸赞秦妙清眼神中的笑意遮都遮不住。
紧接着尔雅就主动牵起她的手,在秦妙清惊讶的目光中。
将自己手上碧莹莹的翡翠镯子套到了秦妙清的手上。
尔雅手上的这只翡翠镯子还是当初在青州时帮陆同知的女儿陆小姐化妆,陆小姐的母亲程夫人给的谢礼。
镯子水头极好,颜色也正,少说值个几百两银子。
她之所以出手如此大方,这么轻易送给秦妙清。
一是因为秦妙清的确帮了自己,哪怕今天的帮忙有可能是她算计的,但尔雅没有证据。
在外人眼里她就是帮了自己的,所以尔雅要送个重礼以示感谢。
以后此事就算说出去,她也不会被人挑理。
二则是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了,尔雅既然想在秦妙清嘴里套出点有用的信息。
那自然不是三言两语,一朝一夕就能成功的。
说不得要多接触几次,才能无声无息,不动声色的得到她想要的消息。
尔雅知道卫辞也是有过这个想法的,但他身为男子不好跟秦妙清接触。
如今尔雅有机会,自然要帮自己儿子一把。
现在送点拿的出手的礼物,以后也好有更多的接触。
果然秦妙清看到尔雅套在自己手上的镯子又惊又喜。
她虽说不缺首饰,却也知道卫家是农家子出身,家底并不富裕。
如今尔雅一出手就送了她一只这么贵的镯子让她惊讶极了,连忙推拒道:
“夫人,你这是做什么?这也太贵重了。”
尔雅却按住秦妙清的手不让她把镯子褪下来,笑意真诚,语气温和道:
“我是真喜欢你这孩子,聪慧善良,水晶心肠,这第一次见面又怎能不给见面礼呢。
更别说你今天还帮了我的忙,这镯子你可不准拒绝。”
秦妙清看到尔雅注视自己的目光中皆是满意。
仿佛真的十分欣赏喜欢她,顿时更加欢喜,忍不住对尔雅道:
“夫人,其实我第一眼看到你就觉得好亲切,似乎前世有缘一般,我能叫你一声姨娘吗?”
闻听此言尔雅脸上的笑容更加慈和,口中却道:
“你出身高贵,可是王爷的女儿,我哪里敢担得起你一声姨娘呢?”
秦妙清连忙接话:
“有何不可?我这人才不在意什么身份门户。
夫人,我与你一见如故,看到你我就觉得你亲切极了,你就答应我吧。”
尔雅满脸赞叹之色:
“你的品行比你的出身还要高贵,真是我见过最优秀出众的孩子。
你若不嫌弃我,就叫我一声宋姨吧。”
秦妙清被尔雅夸的晕头转向飘飘然,甜甜的喊了一句:
“宋姨。”
通过秦妙清的态度尔雅已经完全看清楚,这个女孩对卫辞十分有意。
毕竟她身上可没什么值得秦妙清图谋的。
更别说这位秦小姐曾经还提点过卫辞科举舞弊一事。
她既然对卫辞势在必得,那么接下来定然还会故意接触自己。
而自己今天已经在她面前表露出足够的喜欢,差不多该退了。
再怎么说她与秦妙清也才第一次见面,按照逻辑不该说太深的话。
跟秦妙清又寒暄了一会后,尔雅起身告辞了。
从茶楼出来坐上马车后,尔雅才深深叹了口气,脸色也沉静下来。
今日见秦妙清的事她不打算瞒着卫辞,回头她还要让卫辞想办法让人去暗中观察秦妙清,看看此人对诸皇子的态度。
当今皇上子嗣不少,先不说在储君之位坐了快十年的太子,以及和太子分庭抗礼斗的死去活来的赵王。
剩下来的皇子中,才九岁但有个宠妃母亲的八皇子,人缘极好的大皇子,还有才华横溢,在文人中名声极佳的四皇子,也未尝没有一丝可能。
不过这几位都有或多或少的缺陷,没有太子和赵王登基的可能大罢了。
比如大皇子虽然人缘好,但皇上十分不喜欢他,经常斥责他。
八皇子是受宠,可年龄太小,等他长大还要十多年呢,到时候皇上还是否活着都是个事。
四皇子在文人中名声好是不假,可他身体不好,骑射功夫差劲,还总爱生病。
皇上不到万不得已,应该不会扶个体弱多病的儿子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