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阎温传(2 / 2)

杨阿若,后来改名叫杨丰,字伯阳,是酒泉人。他年轻时是个游侠,经常帮助别人报仇解恨,所以当时人们给他起了个外号叫:“东市相斫杨阿若,西市相斫杨阿若。”到了建安年间,太守徐揖杀了郡里豪强黄氏家族的人。当时黄昂逃了出来,他用家里几斛粮食和黄金,招募了一千多人去攻打徐揖。徐揖坚守城池。杨丰当时在外面,他认为黄昂的行为不义,就告诉了徐揖,并且丢下妻子和孩子,跑到张掖去求救。正赶上张掖也发生了叛乱,杀了太守,而黄昂也攻破了城池,杀了徐揖,两郡联合起来。黄昂恨杨丰不和他站在一边,就出高价悬赏捉拿杨丰,想让张掖的人用麻绳绑住他的头,把他活捉来。杨丰就逃走了。武威太守张猛任命杨丰为都尉,让他带着檄文去通告酒泉,允许杨丰为徐揖报仇。杨丰就独自骑马进入南羌地区,召集了一千多骑兵,从乐涫南山出来,直奔郡城。离城三十里的时候,他让所有的骑兵都下马,拖着柴草奔跑,扬起灰尘。酒泉郡的人看到尘土飞扬,以为有大军到来,于是就溃散了。黄昂独自逃走,羌人抓住了他,杨丰对黄昂说:“你以前想活捉我,现在反而被我抓住了,感觉怎么样?”黄昂惭愧地道歉,杨丰就杀了他。当时黄华在东边,又回来接管了郡。杨丰害怕黄华,又逃到敦煌。到了黄初年间,河西地区重新恢复了秩序,黄华投降,杨丰才回到郡里。郡里推举他为孝廉,州里表彰他的义勇行为,皇帝下诏任命他为驸马都尉。二十多年后,他因病去世。

鲍出,字文才,是京兆新丰人。他年轻时是个游侠。兴平年间,三辅地区动乱。鲍出和年迈的母亲以及五个兄弟住在本县,因为饥饿,他们让母亲留在家里看门,一起出去采蓬草籽。他们一共采了几升,让两个哥哥鲍初、鲍雅和弟弟鲍成拿回家给母亲做饭,鲍出和小弟弟在后面继续采蓬草。鲍初等人回到家,发现几十个吃人肉的强盗已经抓走了他们的母亲,用绳子穿过她的手掌,把她赶走了。鲍初等人非常害怕,不敢追赶。一会儿,鲍出从后面赶到了,知道母亲被强盗抓走了,就想去追赶。他的兄弟们都说:“强盗太多了,怎么办?”鲍出愤怒地说:“有母亲却被强盗抓住,要煮了吃掉,我们还活着干什么?”于是他挽起袖子,提起衣襟,独自去追赶。他追了几里路,追上了强盗。强盗看到鲍出,就一起摆开阵势等他。鲍出冲过来,从一边砍杀了四五个强盗。强盗们逃走,又重新聚在一起围住鲍出。鲍出跳起来,冲出包围圈,又砍杀了十多个强盗。当时强盗们分散开来,赶着鲍出的母亲向前走。强盗们连续攻击鲍出,但没有打胜他,于是他们就逃走,和前面的强盗会合。鲍出又追上去攻击他们,看到母亲和邻居的老太太被绳子串在一起。鲍出又奋勇攻击强盗。强盗问鲍出:“你想要什么?”鲍出斥责强盗,指着他的母亲给他们看,强盗们就放了鲍出的母亲。邻居的老太太还没有被解开,她远远地望着鲍出求救。鲍出又去砍杀强盗,强盗们对鲍出说:“我们已经还了你的母亲,你为什么还不停止?”鲍出又指着求救的老太太说:“这是我嫂子。”强盗们又放了她。鲍得出母亲后,就互相搀扶着,到南阳去作客。建安五年,关中地区开始安定,鲍出想回到北方,但他母亲不能步行,他的兄弟们想一起抬着她。鲍出认为抬轿子经过山路很危险,不如背着她安稳,于是他用笼子装着母亲,独自背着她回到家乡。家乡的士大夫们赞扬他的孝行,想推荐他到州郡做官。郡里征召鲍出,鲍出说:“我是个种田人,受不了官场的约束。”到了青龙年间,他的母亲一百多岁去世,鲍出当时七十多岁,他按照礼节为母亲守丧。他八九十岁的时候,看起来还像五六十岁的人。

鱼豢说:从前孔子赞叹颜回,认为他三个月不违背仁德,这是从他的内心来看的,哪里比得上孙宾硕、祝公道在集市上受苦,在牢狱中颠倒,却有实际的事迹呢?而且濮阳的周氏不敢隐藏行踪,鲁国的朱家不问事情的真相,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害怕祸事降临,而且心里不安。但太史公仍然看重他们最终帮助季布逃脱,难道他们不像两位贤人,他们的义举更多吗?现在特意收录了孙宾硕、祝公道,而近来又记载了杨丰、鲍出,既不想让他们被埋没,又想用他们的事迹来敦促风俗。至于鲍出,他没有受到礼教的熏陶,他的行为是发自内心的,虽然他是个平民百姓,和那些忠诚正直的君子有什么区别呢?至于杨阿若,他年轻时就以游侠着称,长大后又走上义路,从西到东,讨伐叛逆,可以说是一个勇敢又有仁爱的人。

评价说:李典崇尚儒雅,为了道义忘记私人恩怨,这是很美好的。李通、臧霸、文聘、吕虔镇守州郡,都以威严和恩德着称。许褚、典韦在左右冲锋陷阵,他们也是汉代的樊哙。庞德接受命令,叱责敌人,有周苛的气节。庞淯不怕用剑自杀,他的真诚感动了邻国。阎温对着城池大喊,他的行为和解扬、路昭一样壮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