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王修传续(2 / 2)

等到洛阳沦陷,贼寇蜂拥而起,王裒的宗亲们都打算迁移到江东避难,王裒却眷恋着祖坟,迟迟不肯离开。后来贼寇势力越来越大,他才被迫向南逃到泰山郡。即便如此,王裒依然思念故土,不愿再继续南行,最终被贼寇杀害。

《汉晋春秋》记载:王裒与济南的刘兆,字延世,都因不肯出仕而声名远扬。王裒因为父亲被司马文王滥杀,所以终身不接受朝廷的征召,他在坐席上从不面向西方,以此表示自己不向晋称臣。《魏略·纯固传》将脂习、王修、庞淯、文聘、成公英、郭宪、单固七人合为一传。其中王修、庞淯、文聘三人各自有独立的传记,成公英的事迹在《张既传》中另有记载,单固的事迹则在《王凌传》中出现,其余脂习、郭宪二人的事迹列在王修传之后。

脂习,字元升,是京兆人。中平年间,他在郡中任职,被公府征召,考核成绩优异,被任命为太医令。汉献帝西迁长安以及后来东行前往许昌时,脂习始终跟随在旁。他与少府孔融关系亲密友善。曹操担任司空后,声威和德行日益彰显,而孔融依旧凭借着以往的交情,在书信往来中态度傲慢。脂习常常责备孔融,希望他能改变这种态度,孔融却不听从。后来孔融被诛杀,当时许昌城中与孔融亲近友好的百官,都不敢去收殓抚恤他,只有脂习独自前往,抚摸着孔融的尸体痛哭道:“文举啊,你离我而去,我以后还能和谁畅谈呢?”他不停地哀叹。曹操得知此事后,将脂习逮捕,想要治他的罪,不久后因他的行为出于真情,便原谅了他,将他迁徙到许都东土桥下居住。后来,脂习见到曹操,向他谢罪,承认自己以前的过错。曹操呼喊着他的字说:“元升,你还是那么慷慨重情!”接着询问他的生活状况,得知他刚搬了家,便赏赐给他一百斛谷物。到了黄初年间,朝廷下诏想要任用脂习,因为他年事已高,便嘉奖他不忘旧情,有栾布般的气节,赐封他为中散大夫。脂习回到家中,八十多岁时去世。

郭宪,字幼简,是西平人,他家是当地的名门望族。建安年间,他担任郡功曹,州里征召他,他却没有赴任,因其仁爱忠厚,深受一郡之人的爱戴。建安十七年,韩约失去部众,从羌人聚居地回来,投靠郭宪。很多人都想抓住韩约去邀功请赏,郭宪却严厉斥责他们,说道:“人家走投无路来投奔我,你们怎么能想着去害他呢?”于是,郭宪全力保护韩约,对他优厚相待。后来韩约因病去世,田乐、阳逵等人砍下韩约的首级,准备送去请赏。阳逵等人想在奏疏中写上郭宪的名字,郭宪坚决不肯,说道:“我尚且不忍心在他活着的时候算计他,又怎么会忍心拿死人去邀功呢?”阳逵等人这才作罢。当时曹操正在攻打汉中,驻军在武都,阳逵等人将韩约的首级送到曹操那里。曹操早就听说过郭宪的名声,看到奏疏中没有他的名字,感到十分奇怪,便询问阳逵等人,阳逵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详细告知曹操。曹操赞叹郭宪的志向和道义,于是将他与阳逵等人一同上表,都赐封关内侯,从此郭宪名震陇右。黄初元年,郭宪因病去世。正始初年,国家追念并嘉奖他的事迹,又赐封他的儿子为关内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