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三少帝第一章(2 / 2)

丙戌日,又一则消息传来,辽东汶、北丰县的百姓因种种缘由,背井离乡渡海迁徙而来。朝廷见状,赶忙规划齐郡的西安、临菑、昌国县边界之地,设立新汶、南丰县,安置这些流民。只是,从去年冬天十二月开始,一直到今年二月,天空像是被锁住了一般,滴雨未下。大地干裂,百姓们望着干涸的农田,满心忧虑。丙寅日,年幼的皇帝曹芳得知此事后,心急如焚,赶忙下诏给狱官,要求他们迅速清查冤案,从轻发落罪行轻微的犯人,期望以此来祈求上天降雨。同时,他还号召群公卿士们畅所欲言,献出良策,共同度过这艰难时刻。

时间匆匆,转眼间到了四月,车骑将军黄权突然病逝。黄权一生历经沙场,为魏国立下赫赫战功,他的离去,让不少人为之悲痛。七月,曹芳看着国库中堆积如山的金银杂物,又想到百姓们困苦的生活,心中很不是滋味。他下诏说道:“《易经》有云,损上益下,要以制度为准则,既不能浪费钱财,也不能伤害百姓。如今百姓生活窘迫,可御府中却有这么多金银杂物,留着又有何用?”于是,他下令拿出一百五十种、共一千八百多斤的金银器物,熔化后充作军用。八月,曹芳亲自乘车巡视洛阳周边的秋庄稼。他看着田间劳作的百姓,心中满是关切,下令赏赐那些年高且勤劳耕种的百姓,以此来鼓励大家好好务农。

正始二年(公元241年)的春天,曹芳的学业有了新进展,他刚刚通习《论语》。为了表示对先圣的敬重,他命太常带着太牢之礼,在辟雍祭祀孔子,还让颜渊配享。这场庄重的祭祀仪式,让天下人看到了新帝对儒家文化的尊崇。

然而,魏国的边境却并不安宁。夏天五月,吴国大将朱然等人率领大军,气势汹汹地包围了襄阳的樊城。消息传到洛阳,朝堂上下一片哗然。太傅司马懿主动请缨,率领大军前去抵御。出征那天,六月辛丑日,曹芳亲自来到津阳城门外,为大军送行。望着司马懿离去的背影,曹芳心中满是期待,希望他能击退敌军,保边境安宁。

司马懿率领大军抵达前线后,面对来势汹汹的敌军,他没有贸然进攻。当时,吴军将领全琮攻打芍陂,朱然、孙伦率五万人围困樊城,诸葛瑾、步骘侵扰柤中,局势十分危急。司马懿深知,若不能及时解樊城之围,后果不堪设想。有人建议按兵不动,认为敌军久攻樊城不下,必然会自行溃败。但司马懿却严肃地说:“军中有这样的说法,将领有能力却被束缚,这是束缚军队;将领无能力却被任用,这是让军队覆灭。如今边境动荡,民心不安,这是国家的大忧患。”于是,他根据南方暑湿的气候特点,制定了巧妙的战术。他先派轻骑前去挑衅,朱然却坚守不出。司马懿见状,便让大军休息沐浴,挑选精锐士兵,招募先锋,同时严明号令,摆出一副必定攻城的架势。朱然等人得知后,心中大惊,担心被司马懿反制,只好趁着夜色偷偷撤军。司马懿怎会轻易放过,他率军一路追击至三州口,斩杀、俘获众多敌军,大获全胜。

六月己卯日,司马懿凯旋而归的消息传来,朝廷上下一片欢腾。为了表彰有功之臣,曹芳下诏封征东将军王凌为车骑将军。只是,这一年的冬天也不太平,十二月,南安郡突然发生地震,百姓们的生活再次受到冲击。

正始三年(公元242年)春天,噩耗接连传来。正月,东平王曹徽病逝。三月,太尉满宠也离开了人世。满宠一生为魏国镇守边疆,他的离去,让魏国的军事力量受到了一定的影响。秋天七月甲申日,南安郡再次发生地震,紧接着乙酉日,领军将军蒋济被任命为太尉,挑起了新的重担。可到了冬天十二月,魏郡又遭受地震侵袭,一时间,魏国上下人心惶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