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达摩六十六岁那年。
他历经长途跋涉,一路辗转,最终抵达了少室山。
那时,他带着一群自己极为看重的亲传弟子。
在少室山这片土地上,他们共同建造起了一座佛寺。
其中,达摩格外器重的亲传弟子慧可,成为了这座少林佛寺的第一任方丈。
后来,达摩又前往定林寺。
定林寺本就是龙州当地一座规模较大的佛门寺院。
定林寺的方丈得知达摩前来拜访,主动找到他,两人就佛理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辩论。
当定林寺方丈听到达摩阐述大乘佛理时,内心瞬间被惊怒充斥。
这位定林寺方丈名叫神光。在这场佛理争辩中,他没能战胜达摩。
恼羞成怒之下,他突然抬手,朝着达摩狠狠打去。
毫无防备的达摩,被神光这突如其来的一击,直接打掉了牙齿。
但达摩并未因此愤怒生气,只是默默将口中带着鲜血的牙齿咽了下去。
从那之后,龙州就流传开了“打落牙齿和血吞”这句俗语。
人们常用它来形容那些在世间拥有极强忍耐力的人。
当时,龙州正遭受严重的旱灾。
就在达摩牙齿被打落之后,天空中突然乌云密布。
达摩没有因为之前的遭遇而心怀怨恨,他施展自身武道。
猛地纵身一跃,飞入云端。凭借强大的力量,引动乌云。
使得这片干旱了三年的土地,终于迎来了一场及时雨。
达摩用自己的行动,向神光表明:真正值得信奉的佛,存在于心中。
是自我内心所坚守的佛,并非庙宇里那些用泥土塑成、木头雕就的佛陀菩萨。
在大雨的冲刷下,神光被达摩的言行深深触动。
从此决定拜入大乘佛门。
达摩终其一生,都在龙州不遗余力地传播他所领悟的大乘佛理。
或许在他心中,将佛理传遍龙州,也是一种让西洲曾经的种种记忆在人间留存的方式。
达摩八十岁的时候,最早跟随他的那一批佛门弟子都已成长起来。
他们在世间四处游历,把佛法佛理传播到各个地方。
许多因为战乱而家破人亡的人,都把自己的后半生寄托在了佛门之中。
然而,随着弟子数量增多,难免出现品行不一的情况。
慧可逐渐发现,有一部分佛门弟子竟然打着佛门的旗号,在乡里作威作福,欺压百姓。
于是,慧可在少林设立了戒律院,还亲自制定了佛门九戒。
最初制定佛门九戒的目的,就是为了约束弟子们的行为。
这佛门九戒一经推出,所有信奉佛理的人,就有了辨别佛门弟子是否遵守规矩的标准。
在那个时代,慧可的这一举措,对佛门来说,可谓功劳巨大。
八十岁的达摩,看到弟子们能够代自己弘扬佛法。
便走进了少林后山的一座岩洞。
他在龙州将佛理发扬光大,此时,他也该去履行曾经许下的承诺。
回去拯救自己的国家,拯救自己的师父。
就在这一年,达摩走进了达摩洞。
在洞中,他静静地枯坐了整整二十七年。
在这漫长的二十七年里,他的身体始终没有挪动过半步。
没有人知道他在这漫长的时间里领悟到了什么,只是他的身体出现了一种奇异的枯荣异象。
这种枯荣异象,仿佛就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
曾经,佛理在西洲逐渐走向衰败,却在龙州蓬勃发展起来。
达摩凭借半生的感悟,领悟出了“枯荣只在一念之间”的至理。
他明白,哪怕身处看似必死的绝境,也依然存在着生机。
这,就是枯荣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