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朱慈烺攻下延安府后,便从未修缮过。
见到赵掌司带人前来时,不论对方目的为何,孙晨都表示欢迎。
毕竟,成败与否皆由赵掌司承担,与身为延安府尹的他毫无干系。
“我得好好想想。”赵掌司拍了拍肚子,陷入沉思。
首先,这七八百人躲在矿洞里,吃饭喝水、排泄之事必然少不了。
这么多人若不能妥善管理这些基本需求,恐怕早已各自逃散。
能让这么多人如此有序地待在一起,说明背后必定有一位强势人物主导。
而且,肯定有人为他们提供食物,只需找到那些送饭的人,解决了他们,事情自然迎刃而解!
------------
“肯定有人给他们送吃的!”
赵掌司说道。
“我自然知道,但我没有去查证,相信你也清楚我为何没这么做。”孙晨叹了一口气。
还是那句老话,朱慈烺距离太远,太原府也一样。
这里简直可以说是荒郊野外。
他们既无兵器又无人力,倘若真惹怒了那些反贼,让他们攻打延安府,对孙晨而言无疑是极大的风险。
因此,他一直未曾对这些山贼出手。
朱慈烺已经明确指示,任其自生自灭。
只是不明白为何,又派赵掌司领五百人前来。
不过,多了赵掌司这五百号人以及他们的装备,或许真能把那些叛匪收拾得服服帖帖。
即便收拾不下,经过这一轮交锋,叛匪的实力也差不多会被削弱到无力再对延安府构成威胁的地步。
所以,这件事对孙晨而言无疑是个极大的利好消息。
不然的话,他也不会那么痛快地答应让赵掌司的人在此暂住并提供膳食了。
“嗯,我明白了,我会派人去查探清楚。”
赵掌司并非急性子,他更倾向于慢慢筹划。
他不急躁,而这份不急躁,在工作中体现为沉稳与踏实。
首先便是实地考察,赵掌司亲自带领手下,将那座煤矿周边的各个村庄都走了一遍。
最终,他捕捉到了一些有价值的线索。
那些叛匪也是普通人,绝不可能完全与外界断绝联系。
否则长期缺乏食物和补给,他们恐怕早就撑不下去了。
在一个偶然经过的村落里,赵掌司终于察觉到了异样。
村中的百姓对叛匪之事三缄其口,无论问什么都答不上来。
然而煤矿那边的叛匪在当地颇为出名,尤其是他们手中持有兵器的模样,令附近村民心生畏惧,担心哪天这些家伙会突然下山抢劫。
唯独这个村子,不但声称不知情,还显得格外镇定自若。
赵掌司默默记下了这个村庄的具亡国置后便离开了。
当天晚上,他就安排手下对该村展开全天候监控。
终于,在某日清晨,他们揭开了这个村庄隐藏的秘密。
这一天破晓时分,村里的青壮年便背负着水和粮食开始上山。
他们那片区域仅有一座山,而煤矿就在山顶。
跟踪的士兵紧跟在这些人后面,果然目睹到了令人震惊的一幕。
原来,这个村子里的人竟然是与叛匪做买卖的!
叛匪用铁器、盔甲、银两等稀有资源换取村民提供的物资。
难怪这些叛匪能在山上生存至今。
赵掌司得知这一情况后,忍不住笑出了声。
看到赵掌司的笑意,孙晨开口询问道:“赵大哥,您是不是已经有了应对之策?”
“也许,我真的找到了对付他们的办法。”
随后,赵掌司着手组织人力,将那座山周围所有村庄的居民全部迁移到延安府。
此时的延安府人口稀少,土地荒废。
这些田地由于种种原因无法耕种,孙晨也无从寻找更多的人手。
如今,赵掌司仅凭一个理由便解决了难题。
他们即将与反贼开战,为保护百姓免受伤害,下令将所有百姓迁往延安府。
这样一来,不仅填补了延安府人口的空缺,还将反贼赖以生存的补给线彻底切断。
那个与反贼勾结的村庄顿时慌了神。
周围村落已纷纷撤离,若他们仍滞留原地,难免引起怀疑。
无奈之下,他们只得一同搬迁。
抵达延安府时,众人依旧满腹疑惑。
不明白为何山上的官兵与反贼交战,却要牵连山下的村落。
赵掌司并未对此多加解释,只是默默安排所有人进城,随后做出一副准备攻打煤矿的姿态,便再无后续。
......
延安府附近的这座山并不算高,约两百多米,就连小孩也能轻松登顶。
更何况那些长年劳作于田间的村民。
这些反贼虽不从事体力耕作,但个个身强力壮。
平日里,他们常在村中往来,村民也会主动上山与之交易,提供水粮等物资。
直到某天,有人告知他们,太原派来的官差正筹备讨伐他们。
顿时,这群反贼紧张起来。
他们不再下山,而是任由村民将所需物品送上山顶。
反贼手中握有大量武器铠甲,通常以此换取粮食。
这些东西非常值钱,官府定会收购。
一套铠甲配以武器,或许能换来好几枚铜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