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尔衮越看越觉得钦佩。
若是大清军中有这样的人物,天下虽大,又有何地不可涉足?
他更加坚定了降伏朱慈烺的决心。
最终,这二十名天雄军成员耗尽了最后的亡国。
清军得以手持长矛,逼近方阵。
在人人配备马刀的天雄军面前,清军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有人甚至无法举起武器。
“投降吧,大明太子,纵使你不惧死亡,你的手下呢?你的军队如今只剩这些人,难道真想让他们全都丧命于此?”多尔衮抚摸着胡须问道。
朱慈烺不予理会,他知道天雄军是一支怎样的部队。
他们渐渐具备了戚家军的气质,只听命于朱慈烺一人,内心最坚定的信念便是保家卫国。
无论多尔衮如何游说,朱慈烺确信天雄军绝无一人会投降。
“王爷,不如先制住这位太子,或许其他天雄军就会罢手。”哈赤在一旁提议。
他一眼便看穿了关键所在,只是见到多尔衮始终凝视着朱慈烺,便未开口。
眼见二十人在万余人的围攻下久攻不下,哈赤终于按捺不住。
“罢了,我们不能再耽搁时间了,想必大明朝廷已获消息,不知他们会以何种手段对付我们。抓紧行动,只需留下那太子性命即可。”
从最初不留活口,到如今只求活命,看似意图相近,实则差异巨大。
且不说那空缺之处,只要未曾补上,便说明他们出手时不敢随意直击要处。
然而,若能留下性命,且无大碍,那么下手便会更加不留余地。
朱慈烺究竟是何方神圣?
他有项羽般的胆魄,是乌江边的霸王!
面对数杆刺来的长矛,他毫无畏惧,先是将其拨开,随即抢过一把,反守为攻。
先前,他的武艺虽高出普通士卒,却也未让多尔衮放在眼里,毕竟,这种本事他也具备。
那时,朱慈烺主要依赖火铳作战。
可一旦失去庇护,眼见身旁天雄军兄弟一个个倒下,他心中顿时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悲愤。
这感觉对他来说十分陌生,尤其在一贯冷静的他身上更为明显。
此刻,这种情绪让他忘却了痛楚。
瞧着插在肩头的长矛,他忍痛折断。
手中马刀连连挥舞,斩杀眼前清兵无数。
马刀短小不便,他就改用敌方长矛。
本就是使枪出身的他,执矛在手,仿佛激发了全部战意。
一抹寒光闪过,长枪似龙般疾出。
每一式枪法,都宛如毒蛇般诡异。
每一次出击,皆精准命中敌人要害,稍沾即退。
如此一来,竟无一清兵敢近其身,这时,多尔衮才意识到,朱慈烺不仅是个奇才,更是难得的帅才!
一场激战过后,天色渐暗。
可援军依旧未至。
“诸位,尚有力气否?”朱慈烺问剩余的将士。
“有!”
只剩寥寥数人靠着他站立,虽已遍体鳞伤,却眼神坚毅,无丝毫退缩之意。
“很好,那就奋战到底!”
“同心协力,互信互助,所向披靡,百战百胜!”身边的将士忽然高呼。
就在朱慈烺欲随声附和之际,远方传来一阵马蹄声。
紧接着,远处传来天雄军熟悉的呐喊:“同心协力,互信互助,所向披靡,百战百胜!”
------------
“同心协力,互信互助,所向披靡,百战百胜!”
声音再度响起,不多时,坡顶出现一支五千人的援军,朝着这边飞速赶来。
多尔衮瞧见那支队伍时,眉心紧锁。
熟悉的火器声、熟悉的军旗图案、熟悉的士气展现,还有那井然有序的阵型排列!
谁会料到,竟然还存留着这样一支军队!
“挡住他们!”多尔衮急切下令。
“哈赤,古丽扎!”多铎迅速指挥。
两位副将明白,这一重任必属他们。
二人未加思索,即刻率领两万士兵前去阻挡这五千人的步伐。
然而下一瞬,他们便追悔莫及。
这五千人精神饱满,装备精良,再次组成严整方阵,手中火铳亡国不断。
两万援军才刚踏入对方火力覆盖范围,便被密集弹雨压得抬不起头。
不过片刻功夫,两万人已然溃不成军。
多尔衮见状大骇,疾呼道:“速杀明太子,绝不留情!”
他绝不能让朱慈烺安然脱身,一旦朱慈烺生还,清廷将面临严峻威胁。
四周清军蜂拥而上。
朱慈烺凝视那五千人,唇角微扬。
是张琦朝,这家伙竟赶回了。
看来楚王那边已无后顾之忧。
“挺住,兄弟们来了!”朱慈烺高声呐喊。
他们撤入一座坚固农舍,凭借腰间马刀顽强抵抗。
张琦朝虽心急如焚,却步步为营。
战场上最忌操之过急。
于是,五千人稳步前进,逼近的清军难以接近他们五十步以内。
他们仿若一把久经火炼的利刃,轻松刺入柔滑牛油。
很快,他们闯入村庄,与一小队残部汇合,这支残部尚余五十多人。
再晚一刻钟,这五十人必定难逃清军屠戮。
张琦朝持续推进,迅速抵达第二个小队。
这支小队人数较多,约有一百余人,仍有较强战力。
将这批人纳入天雄军序列后,张琦朝毫不停歇,直奔朱慈烺所在位置。
多尔衮目睹此景,终于按捺不住焦急。
他万万没想到,这区区五千天雄军,竟如此棘手。
数万精锐如薄纸般脆弱,竟被轻易撕开!
多尔衮心中骤然一紧,目光锁定在不远处的朱慈烺身上。
朱慈烺手中的长枪未曾放下片刻,面容毫无倦意,仿佛可以持续这样战斗很久。
两人彼此凝视,下一刻却令多尔衮震惊不已。
只见朱慈烺嘴角扬起一抹诡异笑意,随即挺枪直冲而出。
周围清军无一能敌,而他所奔袭的目标正是多尔衮本人!
多铎见状暴怒咆哮:“明狗,尝尝爷爷的钢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