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黑市扩容(1 / 2)

后山的土地庙前,老陈的驴车碾过枯黄的野草,车辕上拴着的灰驴忽然打响鼻——这是“安全”的信号。沈默轩从神龛后转出,手中的槐叶扇“哗哗”响了三声,只见车斗里的柴草堆里,露出半张泛黄的报纸,头版标题《抓革命促生产》下,画着极小的麦穗标记。

“沈小哥,”老陈压低声音,独眼在阴影里一闪,“这是县城的老周,跑药材和布匹的,靠谱。”他掀开柴草,露出个穿蓝布衫的中年人,袖口磨得发亮,却在看见沈默轩时,迅速摸了摸中山装内袋。

老周拱手作揖,目光在土地庙的“山神符”上停留:“久闻沈家大名,后山的‘神泉腌菜’,县招待所的刘大厨夸了三年。”他从内袋掏出个油纸包,里面是半块磺胺粉,“小意思,给孩子们备着。”

沈默轩没接,反而递过个陶碗,里面装着灵泉泡的野山椒,酸味混着槐叶的苦:“周老板客气了,咱后山的东西,都是土货。”他指向庙角的竹筐,里面躺着五坛腌菜,坛口的封泥印着麦穗纹,“您尝尝,野漆树汁腌的,供销社的酱菜缸都没这味。”

老周挑眉,用竹筷戳开腌菜,金黄的菜心在月光下泛着微光——那是灵泉水浸润的痕迹,却被沈秀兰用槐叶汁染成普通的暗黄。他咬了一口,脆嫩的口感让眼睛发亮:“好货!”他忽然压低声音,“我能弄到盘尼西林,十支换一坛腌菜,如何?”

沈默轩心里一紧,面上却不动声色:“周老板说笑了,咱这腌菜,连公社的饲养员都嫌苦。”他指向老周的中山装,“您这布料,是县纺织厂的‘工农牌’?比咱的土布差远了。”

老周立刻会意,从内袋掏出半匹布,在月光下展开,竟比供销社的细布还白三分:“沈小哥好眼力,这是上海来的的确良,”他忽然凑近,“不过我知道,您家的土布,密度120根\/英寸,县外贸局的人惦记半年了。”

沈默轩的指尖在神龛上敲了三下——这是“启动第二预案”的暗号。沈秀兰的身影从庙顶的破瓦缝里闪过,带着三坛伪装的“毒腌菜”,坛口的腐叶味盖住了灵泉的清香。

“周老板,”沈默轩忽然轻笑,“咱打开天窗说亮话,老陈叔能领您来,是信得过您。”他从怀里掏出片金斑甘草叶,用槐叶汁染得半黄,“后山的‘神草’,能治浮肿病,县医院的张大夫收了三年,您要是能换西药,咱按‘双货双渠道’来。”

老周的目光在甘草叶上打转,想起县城流传的“沈家有秘方”的传说:“双货双渠道?”

“粮食走老陈的化肥车,布料走您的的确良夹袋,”沈默轩指向庙外的三条岔路,“药材从林场的木材缝里过,各走各的道,各赚各的钱。”他忽然提高声音,“但有三条铁律:不问货从哪来,不透露交易人,不碰政治票据。”

老周点头,从帆布包里取出本破旧的《赤脚医生手册》,翻到夹着槐叶的那页,上面用暗号写着“县医药公司仓库漏洞”:“沈小哥放心,我只认货,”他指向手册上的麦穗标记,“这是老陈教的,和您家鸡窝的木牌一个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