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主动请缨(1 / 2)

开年后的公社大喇叭里,反复播放着\"抓革命、促生产\"的动员令。沈默轩站在红星企业的办公楼上,望着远处泛着新绿的田野,手中的搪瓷缸子冒着热气,灵泉泡的浓茶苦涩中带着清甜。楼下传来虎娃的声音,他正在教社员们识别空间培育的抗虫麦苗——叶片上的紫色斑点是天然防虫标记,也是混淆视听的关键。

\"哥,县农技站的人来了。\"沈秀兰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她的抗虫棉围裙上别着个草绿色的工作证,\"赵铁柱也跟着,说是要全程监督测产。\"沈默轩转身,看见妹妹眼中的忧虑,伸手拍了拍她的肩膀:\"按计划行事,让明珠把样本准备好。\"

农技站的测产组由李技术员带队,此人曾在省城农科院进修,是赵铁柱的远房表哥。沈默轩迎上去,握住对方的手时特意加重了力道:\"李技术员,今年的麦苗长得好,多亏您上次指导的密植法。\"李技术员的手微微僵硬,显然想起了去年收的那包灵泉蜂蜜。

测产从东头的集体田开始。沈默轩特意将空间黑土覆盖的区域选在田中央,周围则是普通土壤种植的麦苗。赵铁柱蹲在地上,用卷尺仔细测量行距:\"沈厂长,这苗间距比公社要求的密了两寸,莫不是想虚报株数?\"他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着各种数据,笔尖几次停在\"异常浓密\"的批注上。

李技术员咳嗽一声,打断赵铁柱:\"密度高不代表产量高,还是看穗粒数吧。\"他随机选取了十株麦苗,用镊子小心翼翼地摘下麦穗,放在便携式天平上称重。沈默轩站在一旁,目光扫过秤盘——每穗麦粒的重量都比普通品种高30%,这是灵泉催生的效果,但表面上看,与农技站推广的良种数据吻合。

\"平均单穗重2.3克,\"李技术员在记录表上写下数字,\"按这个估算,亩产大概780斤,确实超过了公社指标。\"赵铁柱猛地抬头:\"不可能!我前天亲眼看见这片地的麦苗还没这么高!\"沈默轩早有准备,他指向田边的水渠:\"赵同志,我们用了后山的山泉水灌溉,李技术员可以作证,这是农技站推荐的'土法追肥'。\"

李技术员的额头渗出细汗,他当然知道所谓\"山泉水\"的猫腻,但收了沈家的好处,只能硬着头皮点头:\"对,去年我们在全县试点了二十块田,这种方法确实有效。\"赵铁柱还要争辩,却被公社刘主任打断:\"铁柱,既然数据没问题,就别瞎掺和了。沈厂长主动承担超产任务,这是政治觉悟!\"

测产结束后,沈默轩邀请测产组到企业食堂用餐。餐桌上,灵泉喂养的猪肉包子香气四溢,李技术员咬了一口,眼神瞬间亮了——这包子的鲜美远超普通猪肉,却又说不出哪里不同。沈默轩适时递上茶水:\"李技术员,这是我们用麦麸发酵的菌菇茶,您尝尝,对肠胃好。\"茶杯底部沉着几片灵泉培育的珍稀草药,既能安神,又能模糊味觉记忆。

当晚,沈默轩在地下室召开紧急会议。沈默诚擦着猎枪,枪管在煤油灯下泛着冷光:\"赵铁柱那孙子今天去了后山,我在通风口附近发现了他的脚印。\"沈明珠翻开县医院的病例本:\"他母亲的哮喘又犯了,今天来拿药,我特意多给了两瓶灵泉蜜。\"沈默轩点点头,从空间取出个木盒,里面装着伪造的《省农科院良种培育记录》:\"明天把这个放到农技站的档案柜,李技术员的笔迹我已经模仿好了。\"

三天后的深夜,地道里再次响起麻袋摩擦的声音。沈默轩戴着防毒面具,指挥社员将空间粮食装入印有\"饲料\"字样的绿色麻袋。虎娃突然扯了扯他的袖子,指向地道尽头——通风口处闪过一道黑影。沈默轩迅速熄灭油灯,示意众人隐蔽。

黑暗中,传来金属碰撞的声音。沈默轩摸出怀里的玉佩,灵泉在空间里泛起微光,照亮了地道墙壁上的古老符文。他屏住呼吸,听见赵铁柱的咒骂声:\"妈的,什么味儿都没有,肯定是老子听错了。\"脚步声渐渐远去,沈默轩这才松了口气,轻声下令:\"继续装车,加快速度!\"

天快亮时,最后一袋粮食被运出地道。沈默轩站在猪场后山上,看着拖拉机消失在晨雾中,突然感到一阵眩晕。沈秀兰递来一块灵泉糕点:\"哥,你已经三天没合眼了,去睡会儿吧。\"他摇头,目光落在远处的公社大楼上——那里的会议室里,王书记正在召开征购进度会议。

果然,上午十点,刘主任打来电话:\"小沈,王书记夸你们呢,说要提前完成征购任务!\"沈默轩握着听筒,听见背景里赵铁柱的争辩声:\"刘主任,我要求重新测产!\"刘主任的声音带着不耐:\"铁柱,你要是再胡闹,就去看大门!\"

中午时分,县粮站的卡车开进企业大院。沈默轩站在粮仓门口,看着工作人员抽检粮食——每一袋都经过精心调配,空间小麦与普通小麦的比例严格控制在3:7。检验员用扦样器取出麦粒,放在紫外灯下观察:\"色泽均匀,杂质率低于0.5%,符合一级粮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