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默轩装出受宠若惊的样子,心里却明镜似的——这是王主任在借机拉拢,既得了好处,又给沈家套上“集体”的保护罩。他当场应下,又从空间里取出两坛灵泉泡的药酒:“领导尝尝,后山的野果子泡的,祛风湿最管用。”
送走干部,沈秀兰看着合同上的“每月供应十斤野鸡蛋”,皱眉道:“小轩,空间里的母鸡才八只,就算每天下六个蛋,也不够啊。”
“二姐,别忘了咱还有山羊。”沈默轩指着正在啃空间苜蓿的山羊,“羊奶能当补品,比鸡蛋更金贵。另外——”他翻开《齐民要术》,“我打算试试‘一鸡多蛋’法,用灵泉水拌酒糟喂鸡,说不定能让母鸡两天三蛋。”
十月小阳春,小妹沈明珠的机会来了。公社小学缺识字教员,她因能背《三字经》和《百家姓》,被推荐去试课。沈默轩特意让她带了空间里的蜂蜜,送给校长:“校长,这是后山的野蜂蜜,治咳嗽比西药还灵。”
校长尝了口蜂蜜,喉咙里的痰鸣立刻轻了:“沈明珠同学字写得工整,又懂礼貌,明天就来上课吧,每月五斤粮票,两尺布票。”
明珠蹦蹦跳跳回家,辫梢沾着空间里的蒲公英:“哥,我看见教室的玻璃碎了,等咱攒够布票,给学校糊层新窗纸吧。”
沈默轩看着妹妹发亮的眼睛,想起原主当年因饿晕在课堂,被老师劝退的场景。如今,沈家的孩子终于能堂堂正正地走进学校,甚至成为教员,这在三个月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
随着天气转冷,空间里的作物进入冬藏期。沈默轩开始尝试酿酒,用空间玉米和灵泉水,按照《农正秘典》的古法,蒸出的酒醇香扑鼻,连滴酒不沾的大姑都忍不住抿了一口:“比你爹当年在大食堂偷的米酒还香。”
他把酒装在陶罐里,让老陈带去县城,很快传来消息:“县招待所的大厨说了,这酒能当‘特供品’,一斤酒换五斤粮票,还能搭着换工业票!”
十二月初八,沈家迎来双喜临门:二姐沈秀兰被公社妇联评为“纺织能手”,获得推荐去镇供销社当售货员;三姑的眩晕症在灵泉调理下彻底痊愈,能帮着照看空间里的山羊了。
年夜饭上,沈默诚从林场带回半块腊肉——这是用空间猪肉和李主任换的。沈秀兰用空间面粉蒸了馒头,雪白的馒头在油灯下泛着柔光,巧儿咬了一口,突然指着馒头惊呼:“哥,馒头里有金光!”
众人望去,只见掰开的馒头芯里,竟有细碎的金芒闪烁,转瞬即逝。沈默轩知道,这是灵泉的馈赠,是空间对用心耕种者的嘉奖。他举起用空间泉水泡的枣茶,向家人致意:“爹娘在天之灵,看着呢,咱沈家,熬出头了。”
夜深人静,沈默轩独自进入空间,发现黑土已扩大到三亩,新增的土地上,竟自动长出了茶树和果树——这是他从未播种过的。玉佩在胸前发烫,他忽然听见耳畔响起模糊的低语,像是古老的农歌,又像是爹娘的叮咛。
他摸着新长出的茶树,叶片上的绒毛在月光下泛着银光,想起白天在镇上看见的标语:“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沈默轩知道,沈家的“上游”,不是争名夺利,而是在这灾年里,守住秘密,护住家人,让每一粒空间产出的粮食,都成为活下去的希望。
赵铁柱的脚步声再次在后山响起,却在靠近山洞时被新布置的荆棘丛挡住。沈默轩冷笑,这一年来,对方从敌人变成“合作伙伴”,却始终贼心不死。但他不怕,因为空间在成长,家人在成长,而他,早已不是初来乍到的陌生人,而是这片黑土地的新主人。
雪开始飘落,空间里的灵泉却热气腾腾,仿佛在抗拒寒冬。沈默轩捧起泉水,看见自己的倒影里,玉佩的纹路愈发清晰,麦穗和谷穗交织成环,像是给沈家戴上的加冕冠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