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易教教主自沧海桑田秘境证道混元之后,于无名洞府中静养千年,忽一日心血来潮,掐指一算,已知鸿钧道祖将于七日后在紫霄宫开坛令重签封神榜。念及此事干系重大,须得先与三清圣人通个气脉,便吩咐童子看好洞府,自执青竹杖,驾起一朵青莲祥云,直往三十三天外天而去。
这一日,罡风大作,云气翻涌。易教教主但见前方祥光万道,瑞气千条,知是玉虚宫到了。但见那玉虚宫:
碧瓦飞甍接九霄,祥光笼罩透重霄。
门前瑞草生三宝,庭内奇花献六瑶。
白鹤盘旋朝玉阙,青鸾振翅舞琼瑶。
金钟玉磬声频震,正是元始法界遥。
教主按下云头,正欲上前通禀,早有白鹤童子迎出,稽首道:“教主何来?家师已知,正坐蒲团相待。”教主点头,随童子入内,但见元始天尊端坐七宝莲台之上,头顶庆云千丈,朵朵金莲绽放,中有舍利子光明显现。教主忙稽首道:“见过元始道友。”
元始天尊抬手虚扶,道:“易教教主何必多礼?吾已知你为封神榜之事而来。此乃天道循环,吾等自当协力为之。”教主道:“正是。想那旧日封神榜,多有弊端,今番重签,须得更合天道才是。”元始道:“吾亦有此意。只是这封神榜上名单,须得谨慎斟酌。吾阐教门下弟子,多有根行深厚者,自当位列仙班。”教主微笑道:“道友所言极是。只是这封神一事,非止一教,当以天下生灵为念。”
二人正说话间,忽闻一阵青牛嘶鸣,却是老子骑牛而至。但见老子:
逍遥出函关,青牛踏紫云。
紫气三千里,道德五千言。
顶上三花聚,胸中五气存。
无为治天地,玄妙通乾坤。
老子下得牛背,打个稽首道:“你等在此论道,怎的不叫上吾?”元始笑道:“正欲请师兄共议大事。”遂将封神榜之事说与老子。老子捻须笑道:“封神者,乃天道借人力以成劫数。吾人教弟子,多在尘世修行,于这封神榜,倒也未必执着。只是这榜文之上,当留些余地,不可尽拘于一教一门。”
教主闻言,心中暗赞老子通达,正欲开口,却见一道红光闪过,通天教主仗剑而来,道:“好个热闹所在,怎少得吾截教?”但见通天教主:
截教掌乾坤,剑锋映日昏。
万仙来朝贺,一气化鸿钧。
顶上灵光现,胸中浩气存。
披毛带角辈,同证大罗门。
通天教主收了仙剑,对教主一揖道:“易教教主,果然不凡。吾截教向来兼容并包,无论仙凡妖鬼,只要肯修,皆可成道。这封神榜,若能多收录些异类修行者,也是美事一桩。”
教主听了三人之言,已知各自心思:元始欲保阐教弟子,老子超脱物外,通天则念及截教万仙。当下正色道:“三位道友所言,各有其理。但这封神榜,乃为定天地人神鬼之位,平衡阴阳,调和五行。吾意以为,当以德行、根行、功行为准,不论出身,唯才是举。不知三位道友以为如何?”
元始天尊闻言,微一蹙眉,道:“德行根行,固是要紧,然出身亦不可不察。若让那些妖邪之辈位列仙班,恐乱了天道纲常。”通天教主闻言,脸色一沉,道:“元始兄何出此言?吾截教门下,虽多有异类,却个个忠肝义胆,岂比那藏头露尾之辈?”
老子见状,忙打圆场道:“你等莫要争执。天道无常,唯变所适。今番重签封神榜,正该广开贤路,方能顺应天意。至于出身之别,不过是世人执念,在吾等圣人眼中,又有何异?”
教主趁机道:“正是。吾等圣人,当以慈悲为怀,度化众生。封神榜非为牢笼,乃为机缘。能上榜者,皆是有大机缘、大造化之人,又何必分什么仙凡妖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