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洛阳保卫战:悲情英雄的最后一舞
当河间王司马颙和成都王司马颖率领着浩浩荡荡的二十万大军如汹涌的洪水一般围困洛阳城时,司马乂却展现出了惊人的勇气和坚韧。
他毫不畏惧敌人的强大,毅然决然地肩负起守卫洛阳的重任。面对如此巨大的压力,司马乂并没有被吓倒,反而以一种超乎常人的毅力和决心,将洛阳城守得固若金汤,宛如一座坚不可摧的堡垒。
白天,司马乂亲自下厨为士兵们熬煮野菜粥,虽然食物简单,但却充满了他对士兵们的关怀和爱护。他深知士兵们的辛苦,用这种方式激励着他们坚守阵地。
夜晚,司马乂更是不辞辛劳地亲自巡城。他手持火把,穿梭在城墙之间,高声呼喊:“兄弟们顶住!援军马上就到!”他的声音在夜空中回荡,给士兵们带来了无尽的鼓舞和希望。
而司马乂最为绝妙的一招,便是将皇帝当作了人形盾牌。每次大战来临之际,他都会让惠帝身着龙袍,站在城楼之上,成为敌军弓箭手的目标。然而,当敌军的弓箭手看到那耀眼的黄袍时,他们的手竟然不由自主地颤抖起来,箭矢纷纷偏离目标。
据史书记载,当时的场景可谓惊心动魄,“飞矢集御前,群臣救死扶伤”。尽管箭矢如雨点般密集地射向惠帝,但由于司马乂的巧妙安排,惠帝最终安然无恙。
司马乂的这一系列举措,不仅展现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和过人的智慧,更体现了他对洛阳城和士兵们的深厚情感。在他的坚守下,洛阳城成为了西晋版的“斯大林格勒”,顽强地抵御着敌军的猛烈攻击。
在这段历史时期,发生了一件颇具黑色幽默意味的事件,被称为“陆机劝退事件”。当时,东吴名将陆逊的孙子陆机率领着一支先锋部队,气势汹汹地向司马乂发起进攻。
面对如此强敌,司马乂并没有选择直接与之对抗,而是采取了一种独特的策略。他给成都王司马颖写了一封信,信中言辞恳切地说道:“咱们俩可是武帝的亲生儿子啊,何必如此自相残杀呢?”
然而,司马颖的回应却让人啼笑皆非。他回信时,不仅没有接受司马乂的劝解,反而痛陈革命家史,将家族内部的恩怨情仇一一道来,活脱脱就是一篇家族微信群里的撕逼小作文。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陆机由于与太监孟玖之间的矛盾,最终被判处死刑。在临刑前,他哀叹道:“华亭鹤唳,可复闻乎?”这句话充满了对往昔自由生活的怀念和对死亡的恐惧。
与此同时,司马乂的士兵们却在一旁悠然自得地吃着烤红薯,仿佛在观看一场闹剧。这一场景,简直比《权力的游戏》中的血色婚礼还要荒诞不经,让人不禁感叹历史的无常和人性的复杂。
四、烧烤架上的终结者
公元304年正月,当东海王司马越发动政变时,洛阳城已经陷入了极度的饥荒之中。这座曾经繁华的都市如今一片凄凉,街道上空荡荡的,只有饿得奄奄一息的人们在四处寻找食物。
在这个时候,老鼠竟然成为了一种稀缺的战略物资。人们为了争夺这些老鼠而大打出手,甚至不惜用生命去换取一口食物。洛阳城的百姓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正是那位被称为“八王终结者”的东海王司马越。
司马越在政变失败后,被捆成了一个粽子般的模样,押往金墉城。这座城池原本是一座坚固的堡垒,但如今却成了他的囚笼。在狱中,司马越并没有放弃,他仍然在写着一篇篇小作文,向皇帝诉说着自己的冤屈和对局势的担忧。
他写道:“臣死不足惜,但陛下您要成光杆司令啦!如今城中饥荒严重,人心惶惶,若不尽快采取措施,恐怕局势将难以控制。”然而,他的这些话并没有引起皇帝的重视,反而让他在狱中更加孤独和绝望。
最终,司马越迎来了他的死亡。他的死亡方式堪称行为艺术——被架在火上慢烤。当火焰舔舐着他的身体时,他竟然硬生生地撑到了香气四溢才断气。这一幕让围观的群众们纷纷感叹:“这烤肉味,真下饭啊!”
司马越的一生充满了权力的争夺和阴谋的算计,最终却以如此惨烈的方式结束。他的故事成为了历史的一部分,也让人们对那个动荡的时代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五、历史评价:乱世清流or政治菜鸟?
正面人设:
职场达人:身高八尺还能“虚心下士”,打仗时与士兵同吃同住,洛阳被围期间“将士虽饥,无离心”
皇室清流:史书盖章“开朗果断,才力绝人”,杀司马冏后主动向成都王汇报工作,堪称西晋版“工作周报狂魔”
预言大师:临死前精准预判“臣身死之后,陛下终当困厄”,果然他死后五年西晋就亡了
致命槽点:
政治幼稚病:以为兄弟情深能化解权力斗争,给司马颖写的劝和信堪比《知音》体鸡汤文
暴力美学爱好者:杀齐王党羽时搞出“诛三族两千人”的大场面,活脱脱西晋版“灭霸”
年龄硬伤:28岁就玩转最高权力局,经验值还没刷满就领盒饭
结语:烧烤架上的时代隐喻
司马乂的人生就如同一场快节奏的黑色喜剧,充满了荒诞和无奈。他怀揣着个人英雄主义的梦想,企图以一己之力拯救那已然崩塌的秩序。然而,他却忽略了权力游戏的残酷本质,在这个充满权谋与算计的世界里,理想主义往往是最先被淘汰出局的。
当司马乂最终被推上那熊熊燃烧的火堆时,他所承受的不仅仅是肉体上的炙烤,更是心灵上的煎熬。那熊熊烈火,不仅烧焦了他的血肉之躯,更是将西晋最后一丝重整河山的希望也一同焚毁。
正如洛阳童谣所传唱的那样:“草木萌芽杀长沙”。司马乂就如同那春天破土而出的新芽,充满了生机与活力。然而,他却无法抵挡时代寒流的侵袭,最终在这场权力的风暴中凋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