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陶巧儿:一路功德行23(2 / 2)

陶巧儿眉头紧皱,她深知县令所言不假,但就此放过这些人,她又实在不甘心。

思索片刻后,陶巧儿说道:“大人,此事交给民女处理。民女会让他们心服口服,也不会引发骚乱。”

于是,陶巧儿让县令召集所有受灾百姓,当众展示了乡绅们私吞物资的证据。百姓们得知真相后,群情激愤,纷纷要求严惩这些乡绅。

在百姓的压力下,县令终于下定决心,将这些乡绅依法处置。解决了这一难题,救灾工作得以顺利推进,巴蜀地区也在桃巧儿和众人的努力下,逐渐恢复了往日的生机。

而在京城,雍正一直密切关注着巴蜀的情况。当他得知陶巧儿成功解决了物资被私吞的危机,心中既欣慰又担忧。

欣慰的是陶巧儿能力出众,能够应对各种复杂局面;担忧的是她在外奔波,总是面临诸多危险。

他提笔给陶巧儿写了一封信,信中满是关切与叮嘱,差人快马加鞭送往巴蜀 。

……

随着巴蜀救灾工作渐近尾声,陶巧儿开始着手为百姓规划长久的生计。

一天,她听闻有个叫阿吉的年轻人,虽出身贫寒,却总有新奇点子。陶巧儿怀着好奇,在一处农田旁找到了阿吉。

彼时,阿吉正对着几株试验的新作物念念有词。见陶巧儿前来,他有些拘谨地挠挠头。

陶巧儿微笑着表明来意,阿吉眼睛一亮,兴奋地讲起自己的想法:“陶姑娘,我琢磨着咱这儿气候特殊,要是能培育出耐旱又高产的作物,往后就算再发洪水,百姓也不用怕饿肚子。”

陶巧儿被他的热忱打动,决定帮他一起试验。

就在他们专心研究时,村里却传出了流言蜚语。一些思想守旧的村民认为阿吉是在瞎折腾,还说陶巧儿不该支持这种“歪门邪道”,甚至有人开始抵制他们的试验田。

冲突一触即发,一群村民在一个叫刘老汉的带领下,气势汹汹地赶来,要拔掉试验田的作物。

“你们这是干啥!这可是关乎大家以后吃饭的大事!”阿吉急得满脸通红,挡在试验田前。

刘老汉却吹胡子瞪眼:“哼,祖祖辈辈都这么种地,没见过你这种怪法子,别在这儿祸害庄稼!”

陶巧儿赶忙上前,耐心解释:“乡亲们,阿吉的法子是为了让咱们日子过得更好,咱们不妨试试,要是不行,再想别的办法。”但村民们依旧不依不饶。

关键时刻,一位云游至此的老郎中站了出来。老郎中在村里威望颇高,他仔细查看了阿吉的试验作物后,点头称赞:“这孩子的想法有道理,我在游历中见过类似的作物,确实能在恶劣环境生长。大家不妨信他一回。”

在老郎中的劝说下,村民们的态度逐渐缓和,最终同意让阿吉继续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