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在京城的大盛新皇李英,凭借着手中的遗诏很快就在朝中站稳了脚跟。
为了感谢舅舅的扶持,李英继位后即册封定北侯罗文昌为定国公,爵位世袭罔替。
对比之下,李靳曾经的外家就惨淡许多,扶持李靳上位没得到好处,李靳下台还受了连累。
李英上台后,一心想除去李靳。他命人传来定国公,想让罗文昌带兵去灭了李靳。
罗文昌却苦口婆心地规劝道:“圣上,并非老臣不愿意出兵去镇压李靳。实在是因为当下大盛内忧外患不断!”
“国内先后发生旱灾、地震,灾祸频生,民不聊生;而边疆又有外敌虎视眈眈,屡屡犯境。这种局势之下,贸然动兵实非明智之举啊!”
他顿了顿,接着说道:“而且此前国库遭遇失窃一案,至今尚未查明真相追回失物,致使如今国库空虚。”
“若是此时强行开战,军饷粮草等物资从何而来?没有充足的后勤保障,这仗如何能打?一旦北狄、南越等国趁机来犯,我们要如何应对?”
“依老臣之见,可等明年春耕过后,粮食紧缺的问题有所缓解,视情况再处理李靳私立朝廷一事。”
李英心中虽有不甘,但也明白罗文昌所言属实,只得暂且压下心中的怒火。
李靳也曾经想要带兵打回京城,可惜他手中的兵力有限。
于是李靳在郭长清与赵启等人的帮助下,开始设法扩充兵力。在永州四处招募流民,许以重利,不少人为了生计纷纷投入他的麾下。然而,这些新兵缺乏训练,一时还无法发挥作用。
与此同时,北狄、夜郎、鲜卑趁大盛内乱之际频频骚扰大盛边境,边境守军疲于应付。边境百姓更是苦不堪言。
虽然如今大盛有两个朝廷,但是两个朝廷的财政状况都捉襟见肘,根本无暇顾及百姓的生活。
一些百姓为了活命选择了落草为寇,成了土匪,抢劫来往的商贾和宦官人家。
有的地方劫匪众多,官员出行不得不派大批官差护送。商贾为了保证钱财安全,则花重金聘请江湖人士和镖局。
最艰苦的莫过于驻守边关的将士们。由于国库空虚(这次是真空虚),粮饷一拖再拖。
守城的将士们只能自己想办法弄吃的,天上的飞鸟、地上的昆虫,都成了将士们的食物。
不知是谁说的,雍州霍家军得到神明庇佑,有取之不尽的粮食和饮水,大盛各处的将士们心中都羡慕不已。
有些守将甚至在心底盘算,如果朝廷再不拨粮,与其让手下的将士们眼睁睁地饿死,不如带着大家去投奔霍家军。
……
外面的情况,霍渊虽然清楚,却也爱莫能助。当然,如果有守将愿意来投靠霍家军,他举双手赞成。
自从平定了北漠,李英又替霍渊正了名,霍家军名声大噪,前来投奔雍州的百姓更多。
得知参军的“优惠”政策,一些青壮年毅然决然选择了参军。
一个月内,霍家军将士人数从四十万激增至五十五万。
由于之前李麟整合军队,压减了军备开支,如今大盛境内的全部兵力仅一百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