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方桥家书(1 / 2)

李墨见李淑玉哭得厉害,也不知道现在拿出遗书会不会让她更崩溃,毕竟那封遗书写得太让人落泪。

犹豫片刻,李墨还是决定现在拿出来,不过李墨还是多说了一句:“婶子,请节哀,方桥先生还留了一封家书,也是我们整理遗骸的时候找到的,我希望您看的时候不要过于激动。”说罢李墨将遗书也拿了出来。

“谢谢你们,谢谢!”说罢李淑玉小心翼翼的取出信件,当她看到“吾妻淑玉,如见此信,即是永别”的时候,双手颤抖着将信缓缓放下,又用眼镜和信封将信压住,这才将身子缩到桌角的位置,直接伏在桌案上,开始号啕大哭。

两人知道她现在需要宣泄,没说话,其实也没什么话可说。陈雪茹则是轻抚着背部给她顺着气,等待她情绪平复。

不过到底是从战乱走过来的,李淑玉的情绪调整的很快,哭了约莫一分多钟,这才又拿起信件继续看着,眼泪却忍不住的流着,像是要把这二十年的思念给宣泄出来。

良久,李淑玉才小心翼翼的将信件收好,然后柔声开口道:“桥哥去参加抗联的时候,我刚怀上远山和子瑜三个多月,他说他已经给方家留了后,要为国做点事儿了,我没有拦着,因为我爹娘就是33年被日寇当练枪的靶子给打死了,他们就只是在大街上买点东西而已,可是偏偏就被日本兵挑了靶子,后来,我跟着桥哥搬到了春市,那时候他家还是颇有些家财的,可是好景不长啊,35年7月16号,我跟桥哥在家等着外地回来的公婆,然后,然后就听到了街上来的消息,说二老回来的路上被日寇盯上了,抢了身上的钱,然后,然后又让新兵挑了靶子,你们知道吗?那时候我们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后来我们两人一路往南跑,这才在津门安了家,那年,是1936年,我发现怀孕以后,桥哥开始接触了抗联的人,然后,就留下一半的家财,又变卖了很多公婆的收藏,然后就走了。”

李墨二人充当着听众,陈雪茹一边听着,还一边流着眼泪,却也不忘给李淑玉也擦擦眼泪。

李淑玉则是继续讲述着:“我不怪他,真的,我很爱他,当我知道他要去打日寇的时候我很骄傲的,恨不能跟他一起上战场,可是我得给他留下火种,我们的父母都是被鬼子害的,他作为男人,是一定要去报仇雪恨的,那是他的责任,我是他的妻子,所以顾家也是我的责任,起初他还能偶尔来一封信,但是从38年底开始,就不再有信来了,我知道,他大抵是遇害了。”

说着说着,李墨发现她透露出深深的无力感,可是面对生死,她是真的无法改变。

“还好,有他留下的那些家财,我也在暗中支持了几个地下党的同志,现在的日子也算好过了,我们的孩子也有了正经的工作,我的工作让给女儿后,也算是开始享福了,可惜啊,桥哥他,没这个福分。”

想着想着,李淑玉突然用一种很感激又期待的眼神看着李墨道:“先生,抱歉我一直都没来得及问你们的姓名,请问,我可以带孩子们去看看他吗?”

李墨点了点头回道:“萍水相逢,见到同胞遗骸收殓一下是应该的,我给你写个地址,你最好是先去街道办和民政部去问问,能不能把方桥先生的情况给个定义,毕竟我们很早就承认了抗联的功绩,也算是给方桥先生一个安慰。”

说罢李墨拿出一张写了地址的纸条,地址当然写的是其他那些墓地的地址,方桥的棺椁李墨也打算待会回去安置到一起,这样不会显得太突兀。

然后李墨和陈雪茹就打算告辞了,就在这时,方远山和方子瑜却一同出现在门口。

李墨刚才一直顾着听李淑玉的讲述,有些入了神,竟然没注意到回家的两人,不过也是因为没什么危险,所以身边跟着的侦察兵也没有发出警戒。

只见此时两人也泪流满面的直接冲了进来,一左一右直接把李淑玉抱住,然后号啕大哭。

李墨见不得这个场景,所以悄悄拉了一下陈雪茹的手,陈雪茹会意,悄悄跟着李墨就往院门外走去,事情已经完成,现在要先回长白山一趟,把方桥的遗体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