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下乡3出卖(2 / 2)

三线情怀 于老三333 1312 字 17小时前

吴权和李风顺的回答大同小异,可轮到周山时,他却沉默不语。

两人的目光瞬间像利剑般射向他,周山急得涨红了脸:“别这么看我!根本没人问我,我一直在睡觉!”

王宝利的右眼伤势严重,即便去了大城市的医院,也没能保住。

刘远胜家四处借钱,东拼西凑为王宝利治疗,只求能让他免于牢狱之灾。

最终,医生无奈地建议摘除眼球,安上假眼。

戴上眼镜后,外表倒是看不出太大异样,可王宝利的内心却从此蒙上了阴影。

他不愿再面对昔日的朋友,生怕遭受嘲笑,渐渐变得沉默寡言。

令人意外的是,这场变故反而成了王宝利人生的转折点。

伤愈上班后,他开始利用休息时间研读工作手册,下班后也常常捧着书本,在知识中寻找新的方向。

谁也没想到,这个曾经游手好闲的人,日后竟成了令人瞩目的成功人士。

王宝利的伤不属于工伤,王国庆和刘玉峰多次找到纪广才求情:“虽然是在厂外出的事,但毕竟是工作时间,能不能通融一下,比照工伤处理?”

工厂革委会经过反复讨论,最终同意了这个请求。

另一边,郑维岩此前想推进的项目,因袁国岭的离世而搁置。

如今纪广才升任副厂长,郑维岩赶忙重新整理材料上报。

纪广才看后大为赞赏,还找来宋东方商议。

宋东方对项目本就有所了解,也表示支持。

纪广才拿着材料到后勤部门时,当着众人的面夸赞郑维岩:“这小子脑子活,想法好!等厂革委会定下来,咱们就大干一场!”

然而,在厂领导学习会上,纪广才却声称这个想法是自己在工会任职时就有的,只是当时没来得及落实。

宋东方和刘玉听了,心中满是鄙夷 —— 明明袁国岭在世时郑维岩就提过这项目,纪广才这分明是抢功!

但面上,他们还是笑着附和:“老纪的想法很有前瞻性,对三线后勤工作肯定大有益处!”

徐志海则想得更为长远,他皱着眉头说道:“这事没那么简单。首先得解决人的问题,找不到合适的负责人,项目根本推进不下去;其次是资金,厂里的福利基金可拿不出多余的钱……”

他既没明确支持,也没反对,只是让纪广才自己想办法,这可把纪广才难住了。

话已说出口,总不能打退堂鼓,会后,他赶忙召集后勤领导开会商讨对策。

会上,张东强率先发言:“这个项目老郑早就汇报过,我琢磨着,咱们厂里有冷库,完全可以先利用起来做冰棍。前期只要买点糖,成本低,等赚了钱再慢慢扩大规模!”

纪广才眼前一亮,猛吸一口烟,点头赞同:“是个好主意!” 庞丙江也跟着附和:“做冰棍模子花不了几个钱,先干起来再说!”

几天后,第一批冰棍新鲜出炉,试吃反响不错,各单位工会纷纷下订单。

首战告捷,纪广才信心大增,准备乘胜追击。

这时,一名后勤女工主动找到领导,说自己以前在县里饮料厂工作,懂得饮料制作。

张东强当机立断,抽调人员成立饮料厂,购置玻璃瓶和原材料,很快也生产出了厂里的第一批饮料。

冰棍厂和饮料厂投资少、见效快,纪广才喜上眉梢,又开始谋划啤酒厂和木箱厂的项目。

可就在这时,佟铁山之前担忧的人员问题逐渐暴露出来,新项目的推进也随之陷入了僵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