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麻李沟,柴秀花是个闲不住的人。
她不辞辛劳,每日起早贪黑地忙碌,可即便如此,家中的经济状况仍不见起色。
为此,她时常念叨,要是能有机会到厂里当个临时工就好了。
丈夫白庆奇却不以为然,劝说道:“没必要这么折腾,咱家在村里条件还算不错,我每月都有收入,够用了。”
但柴秀花心意已决,她掰着手指向丈夫算着账:
父母年纪大了,身体难免有个小毛病,看病吃药都得花钱;
孩子还小,吃喝拉撒、添置衣物哪样不需要钱;
再说了,还有哥哥、弟弟、妹妹一大家子人,光靠你那点工资,根本不够用。
白庆奇拗不过妻子,可又实在想不通她为何如此执着。
一次,他在给铸造车间修炉时,忍不住向王绍一打听:“王师傅,你们单位还招临时工不?”
王绍一一边忙着手里的活,一边头也不抬地回道:“正要找推沙子、劈铁锭的临时工呢。”
白庆奇眼睛一亮,赶忙说:“我媳妇想干临时工,您看行不?”
王绍一听罢,停下手中动作,抬头打量了白庆奇一眼,直言道:“她干不了,这活太累,大老爷们干着都费劲,你可别让她遭这罪了。”
白庆奇修完炉,和大伙一起进浴室洗澡。
洗完澡出来,他仍不死心,又找到王绍一,问道:“那浴池那边用不用临时工啊?”
王绍一摇摇头,告诉他:“这一块不归我管。”
王绍一随后打电话问了后勤,得知那边有人负责,不需要临时工。
事后,王绍一觉得拒绝了白庆奇,心里有些过意不去,便找领导批了些海鲜。
回到家,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海鲜时,王绍一说起这事,小姨子在一旁听了,也来了兴致,说自己也不想在地里干活了,要是有临时工的活,也想着她点。
春节过后,盛国琳请白庆奇去修炉,并给他一个打扫卫生的临时工名额。
白庆奇回家一说,妻子二话没说,把这名额让给了妹妹。
小姨子满心欢喜,赶忙去找生产队长。
队长起初不太乐意,小姨子送了点礼,队长这才松口,小姨子顺利到厂里当了临时工。
又过了两天,佟三枪主动找到白庆奇,又给了他一个临时工名额。
佟三枪之所以主动帮忙,是因为之前有过承诺。
去年深秋,镀锌车间休息室搭炕、盘炕,找的就是白庆奇。
白庆奇利用休息时间帮忙,当时就问过佟三枪单位要不要临时工。
佟三枪爽快地答应,等有机会一定想着他。
前几天,申请终于得到批复。
柴秀花办好手续,来到镀锌车间当了临时工。
镀锌槽口加热,热气直往上冒,车间里的工人干一会儿就得跑到外面透透气,八小时的工作时间,能实实在在干上一小时的都不多。
可柴秀花却不一样,她总是坚守在现场,就连吃饭时,眼睛都盯着槽子,那股子实在劲,让人挑不出一点毛病。
又有一批大学生踏上求学之路,先前的三名大学生过完年回到学校,参加完社会实践,三月初也回来了,一年半的学业顺利完成。
陈国兴、李云顺被安排到技术科,佟雪则在办公室待命。
这几天,宋东方多次到老学校检查工作。
郑维岩瞅着张东强,没少在背后说些不冷不热的话。
周日,厂领导召开学习会,宋东方提出两个建议:
“轧钢项目能成功,说明郑维岩确实有能力。老学校那边缝纫、印刷项目又要上马,张东强一个人忙不过来。我提议,让郑维岩担任后勤副科长,帮张东强把农场、轧钢以及其他副业管理起来。
还有,通过工会开展的竞赛活动,我们发现青年人的干劲和能力不容小觑。要充分发挥青年的作用,就得从政工部门把团的工作分离出来,成立团委。团委工作受党委领导,业务上由老安负责。
我觉得,团委书记可以让佟雪担任。她的能力和水平大家有目共睹,是难得的人才,又是学政治的大学生,政治水平高。她担任这个职务,我相信青年工作一定能更上一层楼。”
宋东方刚说完,刘玉马上表态:“我非常赞同这两个提议。这两个人的能力和水平,大家都清楚,这两个单位确实需要这样的人才。”
徐志海、袁国岭、刘忠臣等领导也纷纷发言,表示认同。
最后,谢云旺拍板决定,郑维岩担任后勤副科长,佟雪担任团委副书记,主持团委工作。
不久,刘海洋和兰红霞喜结连理,又过了几天,裴为民和纪凤英也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从地震后到初春这段时间,三线有不少青年组建了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