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生产3综合加工厂上项目(1 / 2)

三线情怀 于老三333 1885 字 8小时前

郑维岩那晚酒后,并未径直回家。

办公室的灯光昏黄如豆,他伏在桌上,眉头紧锁,钢笔在稿纸上摩挲,沙沙作响。

时间悄然流逝,窗外夜色渐深,他浑然不觉。

许久之后,一份字迹工整的申请终于完成,其上罗列着申请农场增添轧钢、炼钢、缝纫、印刷等项目的详细内容。

次日清晨,郑维岩带着浓重的黑眼圈,将这份倾注心血的申请呈递给宋东方。

宋东方接过申请,瞧见郑维岩疲惫却透着坚定的神情,不禁露出一丝赞许的微笑。

他深知,这样全身心投入工作的态度,正是推动事业前进的动力源泉。

宋东方快速浏览了申请内容,旋即转交给谢云旺。

谢云旺认真审阅后,亦对项目提议予以认可,随即指示江志华召集技术、生产、设备、后勤等相关部门,共同研讨项目的落实方案。

当日下午 1 点 30 分,会议室里,一场关乎项目命运的会议准时拉开帷幕。

江志华端坐主位,神色庄重,率先发言:

“张科长,厂领导对你们提出的项目予以认可,还承诺提供土地与设备支持。这不,领导委派我组织此次会议,召集诸位共同研讨这份报告。

大家先传阅一下,随后我来讲讲领导的具体要求。

其一,报告中提及的项目,哪些是我们切实能够开展的?开展这些项目又需具备哪些条件?

其二,既然要推进项目,就离不开土地与厂房。领导要求速战速决,而要快就得利用现成资源。大家都仔细琢磨琢磨,看看哪里合适。”

张东强听闻,脸上闪过一丝不自然,心中实则一片茫然。

他摆出谦逊姿态,语气略带敷衍:“领导定夺就好,我们提的方案或许尚不成熟,我先聆听各位领导的高见。”

说罢,他从衣兜里掏出本子和笔,装模作样地准备记录,实则心思全然不在会议上。

申请报告在众人手中依次传阅,最终回到张东强手中。

他接过报告的瞬间,不自觉地用力攥紧,心中暗自恼怒:这郑维岩,竟敢绕过我直接向厂领导汇报,眼里还有没有我这个科长!等回去定要给他点颜色瞧瞧。

但他旋即想起江志华传达领导指示时的坚决态度,又强行按下怒火,寻思着日后再寻机整治。

他匆匆扫了两眼仅有两页纸的报告,大致知晓了申请内容。

候焕东扶了扶眼镜,率先发表看法:“炼钢项目不太可行。一来,咱们厂已有铸造炼钢环节,无需再添一处;二来,若用电炉炼钢,耗电量过大;用焦炭炼钢,污染太过严重,且从经济效益考量,恐难有收益。不过,其他几个项目倒可深入探讨。”

韩泽信和蔡淑志闻言,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张东强思索片刻,提议道:“或许可以利用老学校的场地,再申请调配夹板锤和铁屑。”

江志华听后,让大家就此提议展开讨论,自己则走出会议室向领导汇报。

不多时,江志华返回,告知众人领导同意了这一提议。

张东强虽心中不情愿,却也只能继续主持会议。

会议结束后,他返回单位,赶忙召集集体办、家属办、总务等部门人员开会。

会上,他决定抽调人员组建缝纫组和印刷社,并先行任命两名组长负责筹备工作。

次日,张东强安排郑维岩和马保华跟随江志华、候焕东去查看闲置设备,自己则带领一行人前往老学校。

此时,集体办和家属办早已入驻老学校,占据了不少房间。

此次组建缝纫组和印刷社,依旧是这些人参与,房间占用愈发紧张。

郑维岩查看完设备,来到老学校院子里,却发现几乎没有可供选择的场地和房间了。

张东强看着面露难色的郑维岩,顿时火冒三丈,冲着两名组长大声呵斥:“你们这两个单位,项目八字还没一撇,占这么多地做什么?赶紧让出一部分来!”

一名组长赶忙解释:“领导,我们占的这些地方和房间都有实际用途,实在腾不出来。况且,炼钢轧钢又脏又乱,离我们太近也不合适啊!”

“那该如何是好?” 张东强一时没了主意。

就在众人僵持不下之际,郑维岩站出来说道:“领导,不用让她们腾退。我只需一两个房间,在墙外给我一块地,帮忙修条路,搭个棚子,接通动力电便可。”

江志华将郑维岩拉到一旁,低声询问具体想法,听完后点头表示同意。

众人四处寻觅,最终在八王沟沟口扒开一段围墙,找来几块预制板搭建了一座简易小桥,修出一条可通汽车的道路。

在围墙外十几米处,建起简易围墙和棚子,拉来一台夹板锤,并在棚内修建了加铁炉。

机电部门迅速行动,接通动力电。工厂方面也提供了铁屑和小废铁。

郑维岩通过佟铁山,从西张村挑选了十三名临时工,又从供应部门借来了焦炭。

开工前,马保华带着徒弟们对临时工进行了多轮细致培训,耐心讲解每个操作步骤与注意事项,亲自示范标准操作流程。

终于迎来开工之日,马保华和徒弟们站在一旁,专注指挥临时工们作业。

只见五名工人手持大铁钩,仔细清理铁屑中的杂质,随后将清理好的铁屑钩至加热炉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