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看病3患者络绎不绝(2 / 2)

三线情怀 于老三333 1401 字 12小时前

铁大门北面有一排面南的平房,大院靠着医院住院部有一栋二层楼。

楼上有八间房,是后勤办公室;楼下有两个跨间,北面一间是凭供应本供应海产品及肉类的海鲜肉品部,南面一间是凭票供应小食品及紧缺品的食品物资部。

海鲜肉品部的肉案上,摆放着一台由小冲床改造的切肉机,冻肉和骨头一刀就能切开。

此时,有人排队买肉,也有人排队买鱼。

如今渔货不再免费发放,而是要钱了。

说起原因,有人将其归结于一件事。

有一天,不知是谁把一整条鱼扔到了垃圾堆上,厂领导得知后非常不满。

袁国岭告诉李春雨,今后捕鱼队捕到的海产品不再免费发放,改为按内部价格让职工购买。

当时大家听说这项政策和这件事,都纷纷谴责那个浪费的人。

但后来才知道,政策出台还有冷库扩大、福利基金超支等诸多原因。

食品物资部里,许多人在排队买麻花。

后勤总务从市食品供销社进了大量麻花,职工和家属按供应本每人可购买五根。

柜台上的麻花堆得高高的,柜里靠墙装麻花的纸箱挡住了后面的窗户,麻花的香气飘到了窗外。

人们一边排队等待买麻花,一边羡慕地看着柜台的另一角,那里摆放着还未开封的二十台收音机、二十台缝纫机,南墙边还有二十辆崭新的自行车。

这些物资都需要票才能购买,厂工会正在制定购买方案,有购买意愿的人纷纷回家准备资金,等待政策出台。

排队的人虽然交头接耳,叽叽喳喳,但声音都不大,只有卖货的服务员收付款时的声音格外响亮:“收你三元!”

“找你一角八分,请收好!”

排在前面的人拿着纸币和钢镚正在核实钱物时,突然,后面的盛明伟喊了一声:“这是谁丢的钱?”

原来,排在第五的盛明伟准备挪脚时,下意识地低头看了一眼,发现两脚间有十元钱。

他捡起来,摸了摸自己的兜,确定自己的钱没丢,便大声喊了起来。

大家纷纷检查自己的钱,都说没丢。

盛明伟心想可能是前面买完麻花的人丢的,于是走到柜台前,把钱交给售货员保管。

他这种拾金不昧的行为,赢得了大家的赞许和热烈掌声。

选择这一天让医院举行典礼、后勤供应点开门营业,是谢云旺、宋东方与袁国岭多次商量后的结果。

两个单位都热闹非凡,后勤供应点人来人往,很是热闹,但和医院比起来,还是稍逊一筹。

夜幕降临,宋东方家中,暖黄的灯光倾洒,桌上菜肴飘香。

宋东方今晚特意邀请刘玉和袁国岭到家中小聚,几人围坐桌前,举杯共饮。

酒过三巡,宋东方微微泛红的脸上带着几分感慨,缓缓开口:“今天医院和后勤综合服务中心同时开业,我看这两个单位似乎有点‘相冲’,本不该选在同一天。后勤今天开业倒没什么问题,医院应该错开几天才好。今天医院忙得不可开交,我心里总觉得是时间没选对的缘故。”

袁国岭轻轻晃着手中的酒杯,思索片刻后回应道:“也未必全是时间的问题。医院人多,固然有几个偶然因素,比如今天这几起紧急病患,但更多的还是老百姓实实在在的医疗需求。就算晚开几天,来就医的人想必也不会少。毕竟,咱们这片地方太缺这样的医疗设施了。”

刘玉放下酒杯,接过话茬:“医院人多恰恰证明了我们建设大医院的决策是无比正确的。建设三线,各个配套设施必须得跟上,只有这样,三线才能健康、有序地发展。医疗保障可是重中之重,关乎着每一位三线人的生活和健康。”

宋东方听后,深以为然,不住点头:“你们说得在理。以后条件好了,我们还要建设更多的设施,让这山沟里的生活条件比城里还要好!至于开业时间,虽说今天赶巧出了点状况,但总体还算顺利。不过,商店和粮店过几天开业,可千万不能再选同一天了,得吸取这次的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