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后勤3开会(2 / 2)

三线情怀 于老三333 1680 字 14小时前

没办法,李春雨只好让后勤采购了几套理发工具,在大集体找了两名妇女跟着学徒,还跟请来的师傅说,教会徒弟就可以回车间。

学了一段时间后,房间安排下来了。

袁国岭把一间安排成理发店,一间作为缝纫铺,一间当作修理铺,负责修鞋和修自行车,另外安排两间作为男浴室、一间作为女浴室。

袁国岭和李春雨研究房间分配的时候,孙加和多次来找他们。

孙加和是卫生保障组组长,刚来时,工厂只有她一位医生。

好在部队和建设三大队各有一位医生和护士,五个人分散在三处,勉强能满足看病、治病的需求。

部队撤回时,部队医生程玉林申请转业留在了三线。

程玉林本有机会回到城里,但为了孩子不用下乡,便请彭大军帮忙,最终转业到了锦东机械厂。

1971年,李建芬入厂,被分到医院当了护士。

这姑娘聪明又能干,孙加和特别喜欢她,常说她和她父亲李文化一样,工作认真,做事努力。

1971年末,县医药科安排乔明勋、勾生瑭两位医生,带着显微镜、血细胞自动计数仪来医院协助工作。

袁国岭觉得孙加和提的建议有道理,于是拍板把第三栋楼用作医院,设立内科、外科、辅助科、药房、抢救室、住院室。考虑到实际情况,不单独设立挂号室和收款室,袁国岭决定让它们和后勤会计、出纳合并办公。

这样的分配,孙加和还是觉得不太够,还想多要些房间,可房间有限,也只能作罢。

安排完上述房间后,袁国岭看着最后一栋楼,对李春雨说:“没办法,办公室只能挤一挤了。”

李春雨回应道:“没问题,办公挤一挤可以。这样安排:一间库房,一间大集体及家属办办公室,一间会计、统计、出纳办公室,一间卫生组与房管组办公室,一间生活组与农场组办公室,一间领导及总务组办公室。”

袁国岭同意了这个方案,让李春雨抓紧安排搬入。

搬入新办公室后,李春雨组织开会。

总务组组长提出了文具、纸张、表格等办公用品的管理和发放问题,也谈到了办公家具及被褥管理的困难,同时介绍了代管单位大集体及家属办的工作和人员情况.

房管员汇报了分房制度以及目前家属区已分配和未分配的情况,并提出要加强家属区分配管理和调控的建议.

卫生环境组组长就家属区垃圾管理及清运情况进行汇报,指出当前垃圾处理工作中的难点与挑战,同时提出厂区环境保障工作任务繁重,现有人员难以满足需求,急需增加人手。

单身管理员详细说明了单身人员数量及房间分配现状,并针对单身楼分配管理提出建议,希望能进一步优化分配流程,提升居住体验。

食堂管理员则聚焦大食堂伙食标准,提出调整建议,旨在让职工吃得更满意、更实惠。

农场组长分享了找地要地的想法,期望通过拓展土地资源,提高农产品产量,更好地为工厂供应新鲜食材。

生活组组长介绍了浴池、修鞋修车及缝纫、理发等生活服务项目的运营情况,提出生活物资采购储存管理存在不足,需要进一步完善,同时也提出人手短缺的问题,希望能够补充人力,保障各项服务顺利开展。

李春雨认真听完各组汇报,微微眨了眨眼睛,随后开始发言。

他首先充分肯定了各组在各自工作领域所做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绩,同时也对后续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在家属区管理方面,必须实现制度化,强调“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调控工作要严格按照制度执行,确保公平公正。

对于厂内外环境卫生工作,他同意增加人手,并要求总务组长从家属办调配人员,务必合理安排人力,同时对垃圾点的设立位置及清洁质量提出具体要求,力求营造整洁、卫生的厂区环境。

单身宿舍管理方面,李春雨要求制定完善的管理办法,明确入住条件和入住标准,让单身职工清楚知晓入住要求;同时明确室内卫生标准及评比标准,通过定期评比,激发大家维护宿舍卫生的积极性。

大食堂伙食管理同样要规范化,制定详细的伙食管理制度,明确伙食标准,并要求伙食费用每月上墙公示,接受全体职工监督,保障职工的知情权。

在生活物资采购方面,李春雨指出需拓宽采购区域,主动寻找更多优质供应商,及时采购职工生活所需物资。

同时,要求在保证目前浴池及相关服务正常运行的情况下,积极寻找合适场地,挖掘可储存十万斤菜的大窖,还要多建几间物资储存库房,提升物资储备能力,以应对不同季节的物资需求。

至于农场土地问题,他表示还需要集思广益,鼓励大家共同出谋划策,探索更多可行途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