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姥爷4练武(2 / 2)

三线情怀 于老三333 1577 字 12小时前

高文革说:“我也去上学。”

看到马路上有大人骑自行车下班回来,高文革说:“下班了,回家吧!”

刘远胜说:“吃完饭,再出来玩。”

大家都表示同意。

回到家吃完饭,下午他们出来玩“丢瓦”。

刘远胜在地上画了一条线作为起点,在离起点两米到三米远的地方立了几块砖头。

三人站在起点,手里拿着石头打那些立起来的砖头,打中就算赢;如果都能打中,就看谁打的更远谁赢。

时间过得飞快,一个多月过去了。

学校招生报名的消息让李风顺很兴奋,他让妈妈带他去报名,妈妈便带着他去了学校。

报名的人很多,有认识的,也有不认识的。

学校从开学那天起,每个月都有申请入学的学生。

三月份来了不少学生,五月份来的人更多。

没办法,冉海找领导申请建学校、要房间。

建学校的计划还没批下来,要房间只能等团结街的房子完工。

开学前,学校分到了房子,也配备了老师,同时宣布工宣队的老工人张师傅担任学校的校长,和冉海一起管理学校。

工人出身的老张文化水平不高,但干活很在行。

他见学校没有招牌,就找了两块木板,让人写上“向阳子弟学校”“团结子弟学校”,又要来红油漆描字,然后把招牌挂在了学校的墙上。

冉海说:“还是工人老大哥厉害,弄的真不错。”

嘴上虽然这么说,但心里想着老张也就只能干点杂事,教学方面还得靠自己。

两个教学点的事情很多,两边都得组织管理,安排老师和学生,冉海实在是太忙了。

八月份,领导找冉海谈话。

从工作角度出发,冉海很想申请调配几名文化水平高的同志,还想提拔几位教学经验丰富、教龄长的老师担任教研主任,可话到嘴边,他还是没敢说出口。

张师傅担任校长后,一时摸不着头脑,不知道该干些什么。

每次冉海向他请示工作,他总是说:“我不太懂,也不知道该咋安排,你们以前怎么干,现在就还怎么干吧。”

冉海在两个教学点来回奔波,虽然疲惫不堪,但仍坚持向张师傅请示汇报工作。

他心里清楚,千万不能让领导觉得自己看不起工人出身的领导。

9月1日清晨,天刚蒙蒙亮,李风顺就早早起了床。

他快速地洗脸、吃饭,收拾好书包后,迫不及待地跑出家门。

他没去找高文革,而是径直朝学校奔去。

来到学校,李风顺在十号楼楼下东边第一间教室门口,看到门上挂着一块写有“一年一班”的小木牌。

一位身材不高、微微发福的老师正站在门口,她身穿蓝灰色工作服,圆圆的脸上梳着五号头,笑容满面地迎接每一位新生。

她就是李风顺的班主任郎春燕。

郎春燕为人老实本分,她的爱人李文化同样是个老实人。

当时,领导找到李文化,对他说:“毛主席说三线建设要抓紧,你愿意去建设三线吗?”

李文化毫不犹豫地回答:“毛主席让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

就这样,他报名来到了三线。

宿舍分配好后,郎春燕便带着孩子也来到了这里。

起初,郎春燕并不愿意来。

她是从农村考出来的师范生,深知农村的艰苦。

但为了让孩子避免下乡,她虽心有顾虑,却也没多说什么,跟着来到了山沟。

可这里的荒凉景象和物资匮乏,让她感觉仿佛又回到了过去的艰苦岁月。

刚来的时候,郎春燕带过一段时间初中。

期间,她找到领导表示,自己以前只教过小学,担心教不好初中,希望领导下学期能给调整一下。

冉海了解这一情况,也知道她是师范生,教学水平是有的,教初中生完全没问题。

所以冉海只能无奈地说:“现在实在是缺人手,下学期再说吧。”

这次开学,冉海和张校长沟通后,决定让郎春燕担任一年一班班主任,同时兼任低年级语文教学组组长。

李风顺跑到学校时,看见已经有不少同学在排队了,他赶忙找到一年级的队伍,站到了里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