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单雄信之死(一)(2 / 2)

大谋谋天下 天民思想 2129 字 18小时前

于是,在丙寅(初九)这一天,王世充身穿一袭素白长袍,缓缓走出洛阳城。他的身后,郑国的太子、百官以及两千多名士兵依次跟随。众人神情落寞,脚步沉重,仿佛被沉重的枷锁束缚着,一步一步地来到唐军营门前。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失落和迷茫,曾经的辉煌与骄傲,如今已不复存在。

李世民端坐在营帐前,目光威严地注视着前来投降的众人。他按照礼节,平静而威严地接受了他们的投降。而王世充在俯下身拜见李世民时,紧张得汗流浃背,那豆大的汗珠从额头滚落,打湿了他的衣衫。他心中充满了恐惧和羞愧,曾经的一方霸主,如今却不得不向他人低头。

李世民看着狼狈的王世充,嘴角微微上扬,带着一丝嘲讽的语气说道:“郑王,你平日里总是盛气凌人,总是认为我是个不懂事的小孩。如今当真见到了这个小孩,怎么变得如此恭敬啊?”王世充听着这话,心中满是羞愧,赶忙叩头谢罪,那额头上重重地磕在地上,扬起一片尘土。他不敢反驳,只能任由李世民羞辱。

接受投降之后,李世民开始着手安排后续事宜。他收押了众位郑国官员,然后分派出一部分士兵,先进入洛阳城。这些士兵迅速分散开来,分别把守在洛阳的市场商店等各个重要地方。他们严守纪律,严禁有任何骚扰抢掠的行为。城中百姓原本悬着的心,此刻稍稍放松了一些,因为他们看到的,是一支纪律严明的军队,没有一个人敢违犯禁令,整个洛阳城逐渐恢复了些许安宁。百姓们纷纷走出家门,看着这些士兵,心中既有对战争结束的庆幸,也有对未来的担忧。

紧接着,丁卯(初十)这一天,李世民迈着沉稳的步伐,进入洛阳宫城。进入之后,他首先命令记室房玄龄前往中书省和门下省,收集隋朝的地图户籍、制文诏书等重要资料。房玄龄一行人在宫中四处搜寻,然而,令人惋惜的是,这些资料都已经都被王世充下令销毁了,什么都没有留下。房玄龄等人十分失望,他们深知这些资料的重要性,如今却化为乌有。

之后,李世民又命令萧瑀、窦轨等人去封存隋朝的仓库。仓库打开的那一刻,里面的金银财宝、粮食布匹琳琅满目。他们将这些所有金钱布帛全部没收,然后分发给一同征战至此的将士们,让历经艰辛的战士们得到了一丝慰藉。将士们领到赏赐后,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们的付出终于得到了回报。

而对于那些在战争中犯下罪行特别大的王世充的同党,李世民也没有心慈手软。他将段达、王隆、崔洪丹、薛德音、杨汪、孟孝义、单雄信、杨公卿、郭什柱、郭士衡、董睿、张童儿、王德仁、朱粲、郭善才等十几名罪大恶极的官员押押到洛水岸边。在万众瞩目之下,这些罪人被斩首示众,算是给这段战争岁月画上了一个血淋淋的句号。百姓们纷纷前来观看,他们对这些罪犯充满了痛恨,看到他们受到惩罚,心中的怨恨也得到了些许平息。

此外,李世绩与单雄信乃是结义弟兄,曾誓言同生共死。如今唐军平定了洛阳,李世绩为了救下单雄信一命,便向李世民进言道:“单雄信武艺精湛、作战勇猛,是个不可多得的勇士。恳请您看在我们曾经同生共死的情分上,用我所有的官爵来赎单雄信一命。”李世绩言辞恳切,眼中满是焦急和期盼。

然而,李世民却不为所动,他的神色冷峻而坚定,坚决不准。李世绩无奈之下,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好兄弟走上绝路,心中满是悲愤与无奈 。他看着单雄信被押赴刑场,泪水在眼眶中打转,却无能为力。曾经的誓言如今已成泡影,他心中充满了痛苦和自责。

在唐军那宽敞而威严的中军大帐之中,气氛凝重得如同一块沉甸甸的巨石,压在每个人的心头。李世民身着一袭玄色长袍,端坐在主位之上,他的身姿挺拔如松,散发着一种与生俱来的王者之气。他的目光仿若寒夜中的利刃,犀利而冷峻,冷冷地注视着下方垂手而立的众人。帐内烛火轻轻摇曳,微弱的光芒在他轮廓分明的脸上跳跃,更衬得他神色肃穆,不怒自威。

一时间,整个营帐内安静得可怕,只能听见帐外偶尔传来的几声战马嘶鸣以及士兵们轻微的走动声。这般沉默持续了许久,仿佛时间都在此刻凝固。

终于,李世民缓缓启唇,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在营帐内悠悠回荡:“单雄信当初与李密一同攻打王世充,本应与李密并肩作战,共御外敌,成为彼此坚实的依靠。可他呢?在那最关键的时刻,竟然按兵不动,如同一个冷漠的旁观者,眼睁睁地看着李密陷入苦战,被王世充的军队步步紧逼,直至最终被打得大败,丢盔弃甲。而后,他更是毫无廉耻之心,毫不犹豫地投奔了王世充,还摇身一变,成为了王世充的驸马。哼!这样的行径,难道不是典型的卖主求荣之辈么?他置昔日与李密的情谊于何地?又将忠义二字抛到了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