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一马当先,骑着一匹矫健的战马,如同一道黑色的闪电,率领着精锐的轻骑如旋风般出发。唐军大军紧紧跟随其后,如潮水般东渡汜水,直扑向敌阵。汜水的水面被唐军的马蹄溅起层层水花,仿佛在为唐军的冲锋助威。
而此时,窦建德的群臣正聚集在朝堂之上商议下一步该如何进攻唐军。他们围坐在一起,各抒己见,气氛热烈。然而,他们毫无防备之际,唐军骑兵突然降临。这些朝臣们惊慌失措,原本严肃的面容瞬间变得惊恐万分,纷纷不顾一切地跑向窦建德。他们的呼喊声、脚步声打破了朝堂的宁静,整个朝堂陷入了一片混乱。
窦建德见势不妙,急忙大声召集自己的骑兵前来抵御唐军。然而,由于众多朝臣的阻拦,骑兵们前进的道路被堵塞,一时间难以突破。朝臣们惊慌地四处逃窜,挡住了骑兵们的去路,让他们无法迅速集结。窦建德无奈之下,只得挥手令朝臣们先行退下。
就在这进一退的关键时刻,唐军已经如狂飙般冲到了阵前。窦建德顿时陷入了极为窘迫的境地,不得不再次下令后撤,靠近东面的山坡寻找掩护。与此同时,窦抗带领着唐兵对窦建德发起了攻击,交战后,窦建德一方局势稍显劣势。战场上硝烟弥漫,喊杀声、兵器碰撞声交织在一起,窦建德的士兵们在唐军的猛烈攻击下节节败退。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李世民率领骑兵迅速赶来支援。只见他那身黑甲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如同战神降临。他冲锋在前,手中的长枪挥舞出一道道寒光,所过之处,夏军军阵如同遭遇了秋风扫落叶一般,瞬间乱成一片,纷纷溃散。士兵们四处逃窜,丢盔弃甲,原本严整的军阵土崩瓦解。
淮阳王李道玄更是勇猛无畏,他挺身而出,毫不犹豫地冲锋陷阵。只见他如同虎入羊群般冲出敌阵的后方,又马不停蹄地重新返回,多次穿越敌阵。在激烈的战斗中,他身上聚集的箭矢密密麻麻,如同刺猬身上的尖刺一般。然而,他的勇气丝毫未减,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与果敢,放箭射杀敌人,箭无虚发,敌人都纷纷应声倒地。他的英勇表现激励着周围的唐军将士,让他们的斗志更加昂扬。
李世民见李道玄如此英勇,深受感动,便将自己备用的战马赠送给他,并让他跟随着自己。在李道玄和李世民的带领下,各军奋勇拼杀,战场上顿时尘土飞扬,遮天蔽日,仿佛整个天地都被战火笼罩。唐军将士们呐喊着,挥舞着兵器,向着敌人发起了一轮又一轮的攻击,夏军的防线在唐军的猛烈攻击下摇摇欲坠。
李世民看准时机,率领着史大奈、程咬金、秦叔宝、宇文歆等人,毫不畏惧地将军旗卷起,如同鬼魅般冲入敌阵。他们在敌阵中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凭借着精湛的武艺和无畏的勇气,冲破了敌人的重重阻拦。最后又从阵后突出,迅速打开唐军旗帜。那飘扬的唐军旗帜在阳光下格外醒目,仿佛是胜利的象征。
窦建德的士兵们回头看见唐军旗帜在阵后飘扬,顿时以为自己已经被包围,军心大乱,纷纷四散崩溃。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恐惧和绝望,四处逃窜,完全失去了抵抗的意志。唐军乘胜追击,一口气追出了三十多里,沿途斩杀了三千多人。战场上横七竖八地躺着夏军士兵的尸体,鲜血染红了大地。
窦建德在混乱中,不幸被长枪刺中,他捂住伤口,心急如焚,急忙逃窜到牛口渚躲避。唐车骑将军白土让、杨武威见状,紧追不舍。他们骑着快马,如疾风般冲向窦建德。窦建德慌不择路,连人带马摔倒在地。白土让见状,挺枪欲刺,就在千钧一发之际,窦建德急中生智,大声喊道:“别杀我,我是夏王,献上我可以使你们得到富贵荣华!”杨武威听到这话,毫不犹豫地下马将他捉住,用备用的马匹驮着窦建德,疾驰而归,将他交给了秦王李世民。
李世民看着眼前落败的窦建德,心中虽有不屑,但还是正色斥责道:“我们讨伐王世充,本与你有何相干?你竟然不顾自己的地盘,跑出来与我们交战!”窦建德却毫无愧疚之色,为自己辩解道:“大家都差不多!若我攻打郑,你们唐又岂会坐视不管。如今我若不主动出兵,只怕以后你们还会不辞辛劳地远途去攻取。只恨我竟遇到了你这个对手,完全不按常规的战法打仗!”窦建德的话语中带着一丝无奈和不甘,他望着李世民,眼神中透露出复杂的情绪。
窦建德的将士们见大势已去,纷纷抛下他独自逃走。唐军大获全胜,俘虏了多达五万人。战场上一片狼藉,到处都是丢弃的兵器和铠甲。李世民深知安抚人心的重要性,尤其是对于平定河北诸地的大计,他更是有着长远的规划。于是,当天他就颁布命令,遣散了这些俘虏,让他们返回家乡。这一善举,不仅展示了他的大度与仁爱,也让唐军在百姓中赢得了更高的声誉。百姓们听闻李世民的善举,纷纷对唐军充满了感激和敬意,唐军的威望在这片土地上迅速传播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