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随李世民的这四名骑兵本就武艺高强,可此刻也难免被这突如其来的阵仗吓得脸色大变,但多年征战练就的忠心让他们的意志没有丝毫动摇,握着缰绳,身体微微前倾,做好随时战斗的准备。他们深知,自己的命运与秦王紧紧相连,无论面对多大的困难,都要与秦王并肩作战。
李世民却神色坦然,冷静至极,他沉声道:“你们只管在前面往回跑,我和敬德垫后。”声音中透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尉迟敬德也神色凝重,他双手紧紧握住那杆陪伴自己多年的长枪,枪缨在风中猎猎作响。他应了一声:“是!”便和李世民一骑当下跟在他们后面。他们的身影在阳光下显得如此渺小,却又如此坚定,仿佛一座不可撼动的山峰。
于是,这四名骑兵在前面策马狂奔,李世民与尉迟恭在后面紧紧追赶。那些追兵见前面四人骑着快马远去,以为有机可乘,当下又加快速度追了上去。他们的眼中闪烁着贪婪和兴奋的光芒,仿佛已经看到了胜利的果实。
李世民看着追得渐近的夏军,嘴角泛起一抹不易察觉的自信笑容。他勒住缰绳,马在原地踏了几步后缓缓停下。那骑在他左侧的夏军骑兵见状,大喊一声:“哪里跑!”提刀纵马便刺。李世民眼中寒芒一闪,闪电般地拔出腰间佩剑,抬手一挥,那剑准确地斩在对方的肩膀上,又从另一侧飞出,带起一片血花。夏军骑兵惨叫一声,跌落马背。那惨烈的场景,让其他追兵心中一寒,但他们仍被夏王之命驱使,不敢停下,呐喊着继续追击。
李世民与尉迟恭边打边退,二人配合得天衣无缝,李世民时而弯弓搭箭,拉弓放箭,箭如流星般射出,每射一箭都准确无误地杀死一人 。他的眼神中闪烁着冷酷与果断,仿佛世间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他的杀敌之路;尉迟恭则凭借着长枪的强大威力,每一击都蕴含着千钧之力,让追兵们不敢轻易靠近。他们的身影在战场上穿梭自如,如同一对默契的搭档,将敌人玩弄于股掌之间。
夏军几次三番追上来,但每次都有人被杀死或打伤。次数多了,他们渐渐有些害怕,不敢再一拥而上,只是小心翼翼地围着慢慢逼近。他们的眼神中透露出恐惧和犹豫,仿佛在面对一个无法战胜的对手。
李世民有意徘徊或稍稍后退引诱追兵到埋伏圈内。他看准时机,对身边的尉迟恭低语几句,尉迟便明白了主人的意图。他们就像一对狡猾的猎手,巧妙地引导着猎物走向陷阱。
李世积等人果然如李世民所料,早已严阵以待。待夏军进入伏击圈,李世积一声令下,埋伏在路旁各处的程咬金、秦琼等人如猛虎出山,各自率领士兵冲向敌群。程咬金挥舞着大斧冲在最前面,一斧下去,就砍翻了对方的一员将领,身后的士兵如潮水般涌上,将敌军分割包围。那大斧在阳光下闪烁着寒光,每一次挥舞都带着致命的力量。秦琼则手持长枪,在敌阵中穿梭自如,枪枪致命,所到之处敌军纷纷倒下。他的身影如同一道黑色的闪电,在敌群中闪耀着光芒。
一时间,喊杀声震天动地,刀光剑影闪烁,鲜血在土地上蔓延开来。李世民和尉迟恭瞅准时机,掉头猛杀回阵中。敌军被这突如其来的攻击打得措手不及,顿时阵脚大乱。他们四处逃窜,却发现自己已经陷入了重重包围,无处可逃。
夏兵原本以为只是几个落单的唐军,不料此时却发现自己被重重包围,顿时不知所措,军心大挫。他们开始慌乱地抵抗,但却无法抵御唐军的猛烈攻击。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恐惧和绝望,仿佛在面对一场无法逃脱的噩梦。
李世积等人依计奋力战斗,经过一番激战,大败追兵,斩首三百多级,还俘获了窦建德的将领殷秋、石瓒。最终李世民大获全胜,带着尉迟恭和剩余的士兵扬长而归,胜利地返回了虎牢关。他们的脸上洋溢着胜利的喜悦,仿佛在向世人宣告他们的英勇和无畏。
回到虎牢关后,李世民没有丝毫停歇,立刻让人修书一封,赶忙致函窦建德。信中说道:“赵、魏地区,历来为我大唐所有,本是大唐的土地,现却被您侵夺。只因为淮安王李盖(即徐茂公父亲徐益,因徐茂公以山东之地归唐连同被李渊赐姓为李并封为淮安王)被俘,我大唐念及兄弟情义,您又对他礼遇有加,还送回了同安公主,是以彼此真诚相待,暂时放下旧怨,维持表面上的和平。
王世充近来与您修好,可他这人反复无常,历史上他多次做出出尔反尔之事,事后必然还会反咬你一口。现如今王世充的灭亡已到了眼前,他能抵抗的时日不多了。可您却花言巧语引诱您,让您的三军之众,耗费千金的军费前来听从他的调遣,如此这般,白白劳民伤财,实在不是上策啊。
如今我与您的前哨相遇,他们不堪一击。您这边与王世充还没能亲自相见,难道面对这样的情况,您心中就没有一丝愧疚吗?
我所以略略挫了挫您的锐气,不过是希望您能好好听取这善意的劝告。倘若您执意不听,恐怕将来会为此懊悔不迭,到那时一切都为时已晚。”写完信后,李世民仔细检查了一遍,确保没有遗漏或错误之处,这才将信交给送信人,让他尽快送到窦建德手中。他希望通过这封信,能够让窦建德认清形势,放弃与王世充的联盟,避免一场不必要的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