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陈豨造反(四)(2 / 2)

大谋谋天下 天民思想 2784 字 18小时前

彭越先是被刘邦下令贬为庶民,但这远未满足吕后的狠辣心肠。她亲自出面,以强硬且不容置疑的姿态,要求刘邦将彭越彻底铲除。刘邦无奈之下,只能顺应吕后的意愿。

于是,彭越的命运就此被改写。他被带到洛阳的闹市口,遭受了极其残忍的刑罚。刽子手们残忍地将他斩杀后,按照吕后的授意,竟将彭越的尸体做成了肉酱,并分发给了各地的诸侯。这血腥而恐怖的举动,犹如一道晴天霹雳,震惊了朝野上下。

淮南王英布听闻彭越的遭遇,大为震惊与惊恐。他深知刘邦此举背后的深意,意识到自己身为异姓王同样身处岌岌可危的境地。为了自身的安全,英布秘密集结军队,加强了边境的警戒,时刻防备邻国郡县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

时光流转,汉高帝十一年秋天(公元前196年8月16日~11月11日),局势再度紧张起来。刘邦不顾自身病痛,毅然决然地从南面邯郸出发,亲自率军攻击陈豨的军队。与此同时,燕王卢绾亦率领自己麾下的士兵,从东北方向迅猛出击,对陈豨发起进攻。

汉高帝十一年七月(公元前196年8月16日~9月13日),一场更为激烈的叛乱在淮南王英布处爆发。英布突然起兵造反,展现出其果敢且决绝的一面。他迅速采取军事行动,向东进兵,一路势如破竹,攻杀荆王刘贾,无情地吞并了荆王的领地。

英布的攻势迅猛,楚王刘交措手不及,只得仓皇向北逃亡至薛县。刘邦闻听此信,深知局势的严峻性,毅然决定带病亲征,统领大军前来讨伐叛乱的英布。

汉高帝十二年十月(公元前196年11月12日~12月11日),在会甀这片战场上,刘邦与英布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对决。经过不懈奋战,刘邦终于击败英布,使其仓皇逃走。

然而,逃亡途中的英布并未完全摆脱困境。他受到当时长沙王吴臣之子吴回的诱骗,轻信其言,毫无防备地前往赴约。结果,英布不慎中了圈套,最终命丧于番阳。

另一边,周勃军团在灵丘再次对陈豨发起猛烈攻击。周勃久经沙场,指挥有方,他带领士兵们浴血奋战,成功将陈豨的军队击溃。在这场激战中,陈豨的参谋长程纵、将军陈武、都尉高肆等重要将领纷纷被俘获,代郡的九个县也因此得到平定。

樊哙军团在横谷(今河北省蔚县西北)同样表现出色。他们与陈豨的匈奴骑兵部队遭遇后,毫不畏惧,迅速展开战斗。樊哙军团凭借着勇猛无畏的战斗精神和高超的战术技巧,成功击溃敌军。在这场交锋中,将军赵既被斩杀,代国丞相冯梁、郡守孙奋、大将王黄(后被将军刘泽擒获)、将军大将一位、太仆解福等十人被成功俘虏。与诸将携手共同努力,最终成功平定代地乡邑七十三个。

经过一系列艰苦卓绝的战斗,王黄、曼丘臣的部下那些被悬赏通缉之人,皆纷纷落网,被活捉归案。至此,陈豨的军队因群龙无首,人心惶惶,最终彻底溃败。

刘邦在历经重重战事之后,终于回到洛阳。望着这片历经战火洗礼的土地,他满心感慨。他说:“代郡地处常山的北面,赵国却从山南来管控它,实在是距离太过遥远了,难以做到有效统治啊。”

于是,刘邦经过深思熟虑,决定封儿子刘恒(薄姬之子,后成为汉文帝),立其为代王。刘恒最初的定都之地为晋阳,而后又将其改为中都。自此,代郡、雁门郡都成为了代国的属地。同时,他任命傅宽代替陈豨原有的职务,让其以代相的身份前往边疆,指挥将士们戍守边疆。

汉高帝十二年冬天(公元前196年11月12日~前195年2月8日),樊哙所部将士郎中公孙耳在灵丘一带再次展开追击行动。他带领士兵们不畏严寒,风餐露宿,经过不懈努力,终于成功将陈豨斩首。

至此,历经无数战火与残酷斗争,异姓王之中仅剩下刘邦的发小卢绾还在。

卢绾自小与刘邦交好,在刘邦建立汉朝后,他也因这层关系,被封为燕王,得以在燕国享受富贵荣华。然而,此时的他心中却满是忧虑与不安。

因为他深知,刘邦一旦驾崩,新帝刘盈生性仁厚,而吕后权力渐盛,自己日后绝无好果子吃。于是,卢绾为了给自己留一条后路,开始谋划起寻求匈奴保护的计划,妄图在这种两难的局势中,为自己寻得一丝生机。

汉十一年秋天,陈豨在代地起兵反叛,高祖刘邦为了平定叛乱,亲自挥师邯郸。燕王卢绾身为高祖的亲信,自是毫不犹豫地响应号召,从东北部出兵,对陈豨展开攻击。

与此同时,陈豨见势不妙,深知难以抵抗汉军与卢绾的联军,于是便派王黄前往匈奴寻求援助,妄图借助匈奴的兵力来扭转战局。

卢绾审时度势,他考虑到若匈奴出兵援助陈豨,自己将面临两方夹击的困境。于是,他心生一计,特派自己的心腹张胜作为密探前往匈奴。

张胜临行之前,卢绾对他千叮万嘱:“你在进入匈奴王庭后,只需告诉他们,陈豨的军队已经完全被我们击垮,让他们相信我们已经没有后顾之忧。这样,匈奴必定不敢贸然出兵,他们不会为了一场注定失败的战事而徒增伤亡。”

然而,世事难料,事情的发展超出了卢绾的预料。张胜抵达匈奴后,无意间偶遇了在匈奴避难的原燕王臧荼的儿子。臧荼之子深知局势复杂,且素与卢绾不合,他抓住机会,对张胜进行了劝说:“你如今在燕国备受重用,正是因为你熟悉匈奴的习性。但你要知道,汉王之所以与你合作,是为了共同对抗陈豨这个叛徒。但等陈豨一除,汉王必定会秋后算账,把目标指向你所在的燕国。你若有远见,此时便应按兵不动,暗中与匈奴联合,给自己留条后路,这才是明智之举!”

张胜听闻此言,心中犹如惊雷炸响。他深知张胜所言极是,自己的命运犹如悬于悬崖之上的丝线,随时可能断裂。经过一番思索,张胜终于决定背叛卢绾。

他返回燕国后,在朝堂之上声泪俱下地向卢绾诉说着自己的无奈与动机:“大王,此次我前往匈奴,本是为了阻止他们出兵援助陈豨。但在与匈奴使者交流过程中,我意外得知一个惊天阴谋。匈奴意图在陈豨被平定后,趁乱大举进攻燕国。我为了燕国的未来,不得不假意投降匈奴,以获取更多情报,助力大王抵御外敌啊!”

卢绾听信了张胜的狡辩,心中虽有所怀疑,但最终还是选择了相信这个与自己交情匪浅的党羽。

张胜继续留在匈奴阵营,充当双方之间的间谍,为卢绾传递情报。然而,随着局势的发展,张胜的秘密逐渐被揭露。

后来,陈豨的副将因畏惧汉军的声势,最终选择投靠汉王。面对汉军的压力,他供出了张胜叛变一事,使得卢绾的阴谋难以再掩人耳目。

卢绾得知张胜的背叛行为后,陷入了极度的恐惧之中。他深知自己若不及时行动,必将面临灭顶之灾。在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卢绾决定带上自己的家眷老小,匆忙赶赴匈奴。

在匈奴境内,卢绾虽然暂时获得庇护,但内心的恐惧与不甘始终折磨着他。一年多的时间,他如同一叶在狂风中飘摇的扁舟,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自己的故土。然而,最终,卢绾依然没能回到自己的国家,在异国他乡默默度过了余生,终老于那片陌生的土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