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即便如此,张良深知项羽身边的范增为人老谋深算,一心想要除掉对项羽的一切潜在的威胁。他害怕范增会坚决要求项羽诛杀刘邦,到那时,即便刘邦示弱,恐怕也难以逃脱厄运。于是,张良决定以韩国司徒的身份,不惧危险,亲自深入这个如虎穴般危险的地方,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谋略,相机行事,谨慎而灵活地保护刘邦的安全。
第二天,天色微明,晨曦的微光透过淡淡的雾气洒在大地上。刘邦深知此次前往楚营凶险万分,但他又不得不来。于是,他只小心翼翼地带着张良、樊哙和百余名侍从,缓缓地向楚营进发。
道路两旁的树木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也在为这一行人的命运而揪心。刘邦坐在马车上,面色略显凝重,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焦虑与不安。张良静静地坐在他身旁,目光坚定而冷静,仿佛给刘邦带来了一丝安慰。樊哙则手持长刀,威风凛凛地走在马车一侧,时刻警惕着周围的动静。那百余名侍从们也皆是神情严肃,紧紧跟随在刘邦身后,脚步整齐而有力。
当他们来到楚营时,气氛瞬间变得紧张起来。营帐周围布满了士兵,那森严的阵势让人不禁胆寒。
范增听闻刘邦要来向项羽请罪,立刻来到项羽面前。他的脸上带着一丝冷峻与急切,郑重地对项羽说:“项羽啊,我仔细观察过刘邦,我觉得他可是有着非凡的气度啊。此人项背之间,隐隐散发着龙虎之气,这可不是普通人能够拥有的啊!而且,据我所知,他进入关中之后,可是做了很多让人意外的事情。他竟然封存了府库,对于关中的一切财物秋毫不取,一丝一毫都没有贪婪之心。对于秦宫的宫帏,他也丝毫不乱,没有丝毫要据为己有的意图。从这些种种迹象来看,他的志向必然是在天下啊!我料想,以他的这样的野心和谋略,日后必定会成为我们的巨大威胁。所以啊,我认为如今他既然来到了我们的地盘,不如就趁机将他诛杀了,这样也不必以后再花费精力去派兵攻打他,岂不是省去了许多麻烦?”
项羽听后,虽然之前听了项伯为刘邦的说情,心中也有了一些动摇。但他一向听惯了范增的话,对范增的谋略和分析向来是深信不疑,此刻便顺应着范增的话,轻轻地点点头,表示同意。
而后,项羽与范增开始暗中谋划起来。他们在营帐外悄悄地伏下了甲士,这些士兵们隐藏在营帐周围的暗处,犹如蓄势待发的猎豹。他们接到命令,以项羽摔杯为信号,一旦听到这信号,就要立刻蜂拥而出,将刘邦斩杀于当场。
刘邦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来到项羽面前,一见到项羽,他便赶忙走上前去,满脸堆笑地请罪说道:“臣啊,一直都与将军您齐心协力,共同攻秦啊!想当初,您英勇无畏地征战河北,那气势如洪水猛兽般汹涌,将秦军打得节节败退。而臣也不甘示弱,在河南与秦军奋力作战,亦是奋不顾身。臣也是九死一生,才得幸存!只是侥幸地比您先入了关,这才得以在这里重新见到将军您啊!”
他这可是既向项羽表明了自己的功绩,又与项羽套起了战友情深。
刘邦顿了顿,眼中闪烁着真诚的光芒,继续说道:“想当初,臣与将军那可是义结金兰啊!我们的情谊深厚无比,如同那山川河流,坚不可摧。我怎么可能会有背叛将军的心思呢?况且啊,臣一直以来都受到上将军(指项梁)的悉心照拂,将军对我的恩情如同天高海深,臣深感项氏的恩德,只愁没有机会报答啊!我又岂会是那种忘恩负义、背信弃义之辈呢?臣对将军的这份情谊,那可是天地可鉴啊!”
刘邦说着,微微低下头,脸上露出屈辱又委屈的神色,继续说道:“而今啊,只是有小人在背后进谗言,导致将军与我之间产生了如此大的怨恨。臣实则是日夜都在盼望着将军的到来啊!如今这天下大局,纷繁复杂,唯有将军才有执牛耳的资格啊!将军您就如同那照亮天下的明灯,臣自然是唯将军马首是瞻的!”
项羽看到刘邦只带了百余从骑前来赴宴,那场面显得有些寒酸,而且刘邦一脸谦恭委屈的样子,心中不禁有些动容,动了“妇人之仁”。他微微皱了皱眉头,随后脱口说道:“这都是沛公你的左司马曹无伤告诉我的。他说你要在关中称王,还让子婴为相呢。不然的话,我怎么会如此对你啊!”
刘邦深谙为人处世之道,在这关键时刻先入为主,巧妙地大打感情牌。他那一番话语,充满了真挚的情感与诚恳的态度,每一个字都仿佛带着魔力,在项羽的心中悄然蔓延。他言辞恳切地诉说着自己与项羽过往的过往,从共同攻秦时的并肩作战,到义结金兰的情谊深厚,再到对项氏恩德铭记于心。那眼神中透露出的忠诚与信任,让项羽原本因范增话语而产生的杀意,在这一刻仿佛被一层薄雾所笼罩。
项羽何尝不明白其中的利害关系。他心中清楚,刘邦依照楚王先前的约定,作为先行入关者称王,从规矩和道义上讲,并无任何非分之处。反观自己如今对刘邦的种种猜忌与逼迫,倒像是违反了当初的约定,显得不够义气。更何况,刘邦这一番言辞说得如此真切动人,全然一副完全在为项羽着想的样子,仿佛他的心中毫无私心杂念,只有对项羽的敬重与追随。项羽不禁为刘邦的真诚所打动,顿觉自己有些做法欠妥,心中涌起一丝歉意。
恰在这时,刘邦为了缓和气氛,进一步说道:“项王啊,您如今威风凛凛,乃是天下人心所向。我不过是有幸与您一同为这天下大业出一份力,何敢有什么不轨之心啊!今日您若能与我和睦相处,我定当竭尽全力辅佐您成就大业,让您名垂青史!”
项羽听后,心中的那份歉然愈发强烈,他暗自思忖道:“我如今这般对待刘邦,实在是不妥。若是传出去,怕是会落得个失信于人的名声。”
于是,项羽索性设宴款留刘邦,邀请他一同共饮。营帐之中,摆满了丰盛的佳肴美酒,烛火摇曳,映照得营帐泛起一层温暖的光晕。项羽强打着精神,试图缓解刚才的尴尬气氛,笑着对刘邦说道:“沛公啊,今日咱们暂且抛却诸多不快,痛痛快快地饮几杯!”
刘邦连忙应和,脸上露出难得的轻松笑容,举杯说道:“项王盛情,沛公感激不尽!来,干了这杯!”
然而,这看似平和的宴席,实则暗潮涌动。席间,范增深知刘邦此前的种种表现已然让项羽心软,若不趁此时机除掉刘邦,日后必成大患。于是,他屡次抬眼望向项羽,目光中带着急切与示意。而后,又再三举起自己所佩戴的玉玦,那手中珍贵的玉玦在烛光的映照下闪烁着清冷的光芒,意图十分明显——暗示项羽速速下定决心,斩杀刘邦。
然而,此时的项羽却陷入了纠结与矛盾之中。一方面,他对刘邦的那番说辞,以及先前的种种情谊难以忘怀;另一方面,他又不能不顾及范增的建议和当前的局势。从情理上讲,他觉得如此对待刘邦确实有些过意不去,杀掉刘邦无疑会背上不义的骂名。再加上他心中对刘邦的那份歉意,让他一再犹豫不决,只是默然不应,仿佛被无数道绳索束缚住了手脚,无法做出决断。
范增见项羽如此,心中焦急不已,暗自叹道:“项羽啊,你真是优柔寡断,这大好时机怎能错失!”无奈之下,他只好暂时离开营帐,来到帐外。他目光如炬,在营帐外的人中快速搜索,很快就找到了勇士项庄。范增快步走到项庄面前,低声而严肃地嘱咐道:“项庄啊,如今形势紧迫,刘邦留不得!你且进去舞剑助兴,寻机杀掉他。这是关乎大局之事,你务必全力以赴啊!”项庄听后,郑重点头,握紧了手中的剑,随后大步流星地走进营帐。
项庄刚一入帐,便按照范增的授意,拔剑而出,开始舞起剑来。他的动作刚劲有力,剑刃在烛光下闪烁着凛冽的寒光。然而,他剑法变幻莫测,看似在为众人舞剑助兴,实则在寻找着最佳的出剑时机,伺机对刘邦下手。
项伯一直密切地关注着营帐内的局势,他何等精明,立刻察觉到了范增想要杀刘邦的心思。此刻,他见项庄舞剑的招式越发凌厉,且隐隐朝着刘邦的方向逼近,心中不禁一凛。项伯深知此时若不及时阻止项庄,刘邦必有性命之忧。于是,他毫不犹豫地当即拔剑出来,同样舞起了剑。项伯的剑法同样娴熟,他的身形灵动飘逸,在营帐内与项庄展开了激烈的对舞。
不仅如此,项伯在与项庄对舞的过程中,时刻留意着刘邦的位置,用自己的身体巧妙地护住刘邦,就好像为刘邦撑起了一把无形的保护伞,让项庄难以有机会靠近刘邦。
营帐内的气氛愈发紧张起来,仿佛空气都凝固了一般。其余的宾客们察觉到了这剑拔弩张的气氛,纷纷停下了手中的动作,面面相觑,不敢言语。
张良一直冷静地观察着这一切,他深知局势已经危如累卵,不容有丝毫懈怠。一看项庄舞剑,而项伯护住刘邦的形势,张良立刻明白过来,这是范增精心谋划的杀招啊!若不及时化解,刘邦必将遭遇不测。他不敢有丝毫耽搁,赶快起身,匆匆忙忙地出帐,朝着樊哙所在的地方奔去。他心中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命令樊哙速去护驾,一定要保护刘邦的安全!
樊哙本就性急如火,此刻听闻刘邦身处险境,心中的怒火瞬间被点燃。只见他二话不说,猛地站起身来,一把抄起身旁的宝剑,紧紧握在手中,那宝剑在烛光的映照下闪烁着凛冽的寒光。紧接着,他一把抱起沉重的盾牌,犹如一头勇猛的雄狮,大步流星地朝着军门冲去。他的脚步沉重而有力,仿佛每一步都能在地面砸出一个深坑。
来到军门处,守卫们还没来得及阻拦,樊哙便如一阵疾风般冲了过去。他就这么一路疾驰,直奔项羽所在的营帐而去。营帐内的烛光随着他的闯入而剧烈摇曳,众人被这突如其来的动静惊得纷纷转头看向门口。
樊哙站定后,两眼瞪得如铜铃一般大,怒视着项羽,眼中燃烧着熊熊怒火,仿佛要将项羽生吞活剥。他的头发因愤怒而高高竖起,根根直立,仿佛带着一种无形的威严,大有万夫不挡之勇。只见他冲着项羽就毫不留情地怒吼道:“沛公破秦那是立下了赫赫战功啊!将军您如此英明,本应对沛公加以封赏才对。如今却听信那小人的馋言,竟然想要加害沛公,这天下哪有这等不讲道理的道理!您这样如何能让天下人心服口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