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寻侠刺秦(1 / 2)

大谋谋天下 天民思想 2120 字 14小时前

张良从淮阳学礼归来时,天下局势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本由苏秦倡导的六国合纵联盟已经解散,各国纷纷自保,不再像之前那样团结一致地抵御秦国。苏秦本人也因为合纵策略的失败以及他在推行合纵过程中过于骄狂,得罪了许多权势人物,导致他不得不躲避仇家的追杀,先后逃往齐国和燕国。最终,在燕国,他被燕王所杀,结束了他传奇而又悲剧的一生。

在苏秦入齐之前,他已经预见到合纵之策的失败以及自己可能遭遇的不幸。他知道,自己平时行事过于张扬,结下了不少仇敌,迟早会有人对他不利。而此时,他的师弟张仪恰好前来投奔他。苏秦对张仪说:“我那合纵之策已经破败了!你来投我,估计已无出头之日了。跟着我,恐怕还反受牵连。你不如向西入秦,我若遭遇不测,我死之后,你可向秦进献连横之策,扫平六国,为我报仇!你也或可立不世之功!”

苏秦的这番话,实际上是在为张仪指明一条新的道路。他深知张仪的才华和抱负,认为张仪若能投奔秦国,并向秦王献上连横之策,将六国逐一击破,不仅能为自己报仇,也能使张仪在秦国获得极高的地位和成就。张仪听从了苏秦的建议,前往秦国,最终成为了秦国的名相,以连横之策帮助秦国逐步统一六国,成就了自己的一番伟业。

果然,苏秦在前往齐国的十个月后,被燕王杀害。他的死,不仅标志着合纵策略的彻底失败,也让张仪在秦国的地位更加稳固。张仪凭借自己的智慧和才能,以及苏秦留给他的遗志,为秦国的统一大业做出了重要贡献,成为历史上着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

张仪入秦后,凭借其卓越的口才和深邃的战略眼光,成功地以连横之策说服了秦王。他向秦王详细阐述了连横策略的可行性和优势,指出通过与远方的国家结交,而对近邻的国家采取攻势,可以有效地分化六国之间的联盟,使秦国能够逐个击破,最终实现统一六国的目标。秦王听后,深感张仪之策的高明,便决定采纳,并任命张仪为相国,让他负责推行连横之策。

为了实施远交近攻的策略,秦王派遣张仪出使楚国。张仪在楚国采取了一系列巧妙的手段,首先买通了楚国的大夫靳尚和楚王妃郑袖。靳尚和郑袖在楚国朝政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他们受到张仪的贿赂后,开始在楚王面前诋毁三闾大夫屈原,诬陷屈原有谋反之心。屈原是楚国的忠臣,主张联齐抗秦,与张仪的连横之策背道而驰。在靳尚和郑袖的诬陷下,楚王对屈原产生了怀疑,最终将屈原排挤出朝政,放逐到边远地区。

屈原被排挤后,张仪的连横之策在楚国得以顺利实施。当秦国开始攻打韩国时,楚国作为当时六国中最强大的国家,并没有发兵救援韩国。一方面是因为屈原被排挤,使得楚国失去了主张抗秦的有力声音;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张仪的连横策略成功地离间了楚国与其他国家的关系,使得楚国更倾向于与秦国保持友好,以求自保。这样一来,其余四国(齐、燕、赵、魏)也都没有发兵救援韩国,纷纷作壁上观,各自为自己的利益和安全考虑,不愿轻易卷入战争。

韩国作为秦国统一进程中的第一个目标,首当其冲地遭受了秦国的攻击。由于缺乏其他国家的援助,韩国在秦国强大的军事压力下,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困境。这为秦国的统一战争拉开了序幕,也为后续秦国逐一击破其他国家奠定了基础。

实际上,在公元前234年,秦国就已经对韩国发动过一次进攻。当时,韩国的国相由于轻敌冒进,导致军队被秦军围困,最终遭受了惨重的失败。秦国知韩国公子韩非贤,借此机会向韩王指定索要韩非为人质,以确保韩国的屈服和稳定。韩王安无奈之下,只得派遣自己的公子韩非前往秦国作为人质。然而,韩非在秦国并未得到善待,不久之后便被秦国杀害。这一事件不仅使得韩国失去了重要的王室成员和高级人才,也进一步削弱了韩国的国力和士气,让韩国在秦国面前更加处于劣势地位。

到了秦王政十六年(前231年)九月,韩国的南阳守腾在面对秦国的强大压力和军事威胁下,选择了主动投降,并将南阳地区(今河南境太行山南、黄河以北地区)献给了秦国。这一举动使得韩国的实际领土大大缩小,除了颖川地区外,几乎已经没有其他可供回旋的余地了。韩国的国土面积和资源都受到了严重的损失,国家的生存和发展空间被极度压缩,可以说已经接近名存实亡的状态,仅剩下一个空有其名的国家框架。

而秦国接收了南阳地区后,却将其作为进一步进攻韩国的前进基地。秦国利用这一战略要地,积极筹备军事物资和兵力,加强了对韩国的军事压力和威慑。秦国的军队在这里进行训练和集结,随时准备对韩国发动新的攻势。这使得韩国的处境更加岌岌可危,时刻面临着被秦国彻底吞并的危险。韩国的统治者和百姓都生活在一种极度的不安和恐惧之中,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变得十分渺茫。

次年,即公元前230年,秦国的内史腾率领着强大的秦军,采取了出其不意的战术,突然南下,渡过了黄河,对韩国发起了猛烈的袭击。这次军事行动速度迅猛,韩国方面措手不及,未能及时组织起有效的防御和抵抗。秦军一路势如破竹,迅速推进,最终一举攻克了韩国的都城新郑(今河南新郑)。新郑城破之后,韩王安被秦军俘获,韩国的政权中枢彻底崩溃,失去了领导和组织抵抗的能力。

随着韩王安的被俘,秦军继续向韩国的其他地区展开进攻,迅速占领了韩国的全境。韩国的军队在秦军的强大攻势下,节节败退,无力回天。各地的守军和官员纷纷投降或逃散,韩国的国土被秦国逐一占领,国家的行政体系和军事力量被彻底摧毁,韩国最终灭亡。这标志着秦国在统一六国的进程中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为后续的统一战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