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第16章 天津小站(2 / 2)

「未必。」詹天佑铺开《清国匠人黄册》,抗磁砂纸在阳光下泛着幽蓝,「你忘了?当年汉阳铁厂濒死,是他顶着洋人压力注入官股。」他指着黄册边缘的「富国强兵」暗纹,那是袁世凯任直隶总督时亲赐的匠人徽记,「他要的不是私兵,是一支听令于国家的工业新军。」

戌时,张勋的马队进驻算理学院,灯笼上的「北洋」二字虽被抗磁砂染暗,却仍有几分威严。小顺站在门口,藏青长袍内衬的铁锚印记与门框的「工」字暗纹共振。「张统领深夜莅临,」他递过名册,纸页间飘出硫磺气息,「匠人户籍昨夜已按《北洋匠规》重整。」

张勋翻开第一页,瞳孔骤缩——照片虽焦黑,却能看出匠人制服上的「北洋技工」臂章。小顺适时解释:「抗磁砂纸遇火显影,需用贵军的爱国热血来铸。」他望向马队中佩戴「富国强兵」徽章的技师,算筹在袖中敲出「护」字节奏。

是夜,袁世凯在密室独对北洋军布防图,翡翠算筹在地图上划出渤海湾防线。案头摆着詹天佑早年的《铁路算理》手稿,页脚有他当年批注的「国之重器,不可假手于人」。他忽然抓起算筹,在「匠籍总局」的公文上加盖「公心」印玺,印泥用的是抗磁砂与龙血混合的「赤心料」。

天津行辕内,袁世凯对着煤油灯查看焦黑名册,忽然发现纸灰中藏着「富国强兵」的微雕。他长叹一声,将算筹插入砚台:「詹天佑啊詹天佑,你以为铁锚堂的江湖能救中国?只有把匠人编入北洋,才能让算理变成枪炮,变成铁路,变成洋人抢不走的江山。」

炉火映着他的脸,抗磁砂纸残片在火中显露出「工」「国」二字。袁世凯不知道,詹天佑在青龙桥也对着同一轮明月,将「北洋匠规」的抗磁钢样本熔入渤海湾防波堤——两个同样想让中国变强的人,正在用不同的算筹,计算着同一个国家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