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第49章 议论科举(2 / 2)

慈禧凝视着儿子的侧脸,将密旨递给李莲英:「传旨算理学院,设立『天工科』特考,凡通过蒸汽钟校准、抗磁砂冶炼等实操者,可获『算理举人』头衔,与科举功名分庭抗礼。」她顿了顿,「但记住,技工终究是技工,莫让他们生出坐而论道的念头。」

是夜,光绪在瀛台挑灯批注《算理战策》,见书中夹着小顺偷偷塞来的《匠人舆情简报》:民间作坊流传「算筹一响,黄金万两」的歌谣,江南织匠用提花机织出算筹纹样的贡品,甚至有秀才弃考加入算理学堂。他摸出袖口的算筹,筹身「忠孝」二字被掌心焐得发亮,突然领悟慈禧的深意——不是否定算理入仕,而是要为匠人打造独立于科举的价值体系。

次日早朝,光绪宣布设立「天工科」的旨意,却在《上谕》中刻意强调「与科举并行」的表述。当算理学院的蒸汽钟为首批「算理举人」敲响时,光绪注意到钟体新刻的铭文:「匠以器用世,士以道传心」——那是慈禧暗中命匠人刻下的警示。

颐和园的竹林里,小顺望着光绪远去的背影,摸出袖中另一道密旨:「天工科考生永不许入翰林院」。竹风拂过他腰间的算筹,刻纹与科举考生的玉佩发出不同频率的轻响,恰似两个平行世界的文明,在历史长河中各自闪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