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7年,光绪十三年九月初七,颐和园乐寿堂内,慈禧用象牙算筹挑起《算理学院改制方案》,筹尖在「小顺」二字上顿了顿:「废约后首月,匠人户籍新增三万七千六百一十二人。」算筹轻叩磁石镇纸,镇纸边缘「公」字与小顺袖口铁锚刺青的阴影相交成钝角。
小顺垂首时,「丰稔纹」徽章蹭过青砖:「南院已发新帖,匠人凭抗磁砂校准记录可换购良种。」他指尖划过名册边缘,那里用米汤密写着铁锚堂最新矿脉数据——算理通政司的「合法化火漆」下,竹碳纤维正与镇纸磁场微妙共振。
三日后,算理学院门前,小顺接过「算理民生院」匾额,檐角铜铃随秋风轻响。北院朱漆大门敞开,门环「五谷丰登」纹饰间,粘杆处暗桩正以拂尘遮掩耳麦,听着匠人讨论织机转速。南院工坊内,老匠人教学徒用「忠民算筹」校准织机:「筹面磨损处对光看,七道刻痕对应抗磁砂纯度七成。」洋使节凑近时,学生正用算筹敲打棉桃计数,《算理新民歌》的调子混着织机声,自然得像田间山歌。
储秀宫内,光绪将「天子算筹」拍在《西洋算学启蒙》上:「三丈三尺轨距,与北院蒸汽机车误差不足半寸,究竟是巧合还是......」磁石镇纸吸着铜珠在桌面画出弧线,镇纸边缘《考工记》句读间,隐约可见「轨」字暗刻弹道公式。
小顺将「丰稔算筹」推入筹盒:「陛下可知,抗磁砂埋入路基三尺,与地力共振频率恰为七比三。」他翻开《农政全书》,铁路蓝图旁的土壤公式下,用抗磁砂粉末写着「釜山粮仓坐标」——这是今早粘杆处截获的铁锚堂密报。
南院后巷「算理便民铺」,小顺用茶筅在碗底画出朝鲜「檀君纹」。日本领事突然推门而入,指尖划过茶梗堆成的「算理公社」标志:「听闻贵社改良了抗磁砂种子?」小顺将密报折成纸船放入水盆,阳光折射下,船身显影出日本「自动记米器」的数据流向图:「领事若想看种子,明日可去农学圃,布样纹饰与稻穗颗数一一对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