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第84章 崇厚之死(2 / 2)

崇厚望着算筹上模糊的满汉刻度,想起曾国藩说过「算具无界,持筹者有国」。此刻算筹在手中已成废物,正如他试图融合满汉的理想。远处张宗禹策马而来,腰间功牌竹筹挂着半枚湘竹珠——那是三年前湘潭镇之战的遗物。「崇厚都统,」张宗禹勒马止步,「放下算筹,百姓需要会算粮的人。」

崇厚却挺直身躯,将算筹插入腰间,拔出佩剑砍断令旗杆:「八旗无降将。」话音未落,沙丘后飞出竹制弩箭,正中他的咽喉。算筹从腰间滑落,黄铜珠与湘竹框架在泥水中散开,恰如满汉合制的理想碎成齑粉。张宗禹下马捡起算筹,见铁锚纹满绣下的「算珠报国」刺子绣已被雨水浸透,不禁长叹:「你终究没算到,算筹能杀人,也能救人。」

亥时,天京金龙殿内,杨秀清盯着新铸的「算学天枢印」。印文里的满汉算码交织如网,殿外传来暴雨击打算旗的声音,那是算学天枢府在回收非标准算具。杨秀清摸出韦昌辉的战报,末尾「已遵圣训,算具逐步归集」的字迹工整异常,却在「具」字末笔多了道钩——那是韦昌辉惯用的密语符号,表示「保留」。他忽然想起巴夏礼商船上的洋算具,指尖不自觉地摩挲着算筹边缘的「太」字纹,心悸更甚。

「天京需统一算具规格,」杨秀清将《算学天枢策》拍在案上,「各军算珠大小、刻纹必须与圣库标准一致。」石达开低头望着手中的算筹,湘竹框架与黄铜珠的接缝处已被雨水泡胀,却在袖中轻轻转动算珠,将非标准刻度转向内侧。殿外传来禀报:「寿州急报,崇厚战死,捻军收编清军算学吏三百人。」杨秀清猛然起身,算筹从手中滑落,在地面滚出清脆的响声。

五更天,张宗禹在涡河淤泥中找到崇厚的尸体。八旗都统的佩剑仍插在腰间,算筹断为两截,黄铜珠滚入泥沼,湘竹框架上的「算珠报国」刺子绣已被撕烂。他郑重地将半枚湘竹珠嵌入自己的功牌竹筹,竹篾间漏出《简编》残页的「耕战图」,图中满汉匠人共制算具的画面,虽被雨水洗淡,却依稀可辨。

「旗主,」亲兵递来崇厚的官印,「这铁锚纹印,竟与咱涡河盟的图腾相似。」

张宗禹将官印埋入沙丘,算筹刻度对准东方——那里有田家镇的火光,天京的算旗在雨中若隐若现。他摸出韦昌辉的密信,蜡封上印着半枚湘竹纹:「算理如竹,外直内空,可折不可断。」远处传来湘军水师的螺号声,他望着手中的满汉合制算筹,忽然明白:崇厚的算筹虽碎,算理却在战俘的竹筹上重生,在匠人的刻刀下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