亥时,湘军大营。罗泽南检视败兵甲胄,见插着刻有火焰纹的竹筹碎片,碎片上的「川」「坡」符号令他心悸。幕僚呈上缴获的折叠算架,曾国藩抚着竹制部件皱眉:「此架轻便如农具,却能化民为兵,篝火盟果然扎根民间。」李鸿章忽忆巴夏礼所言「太平军器械皆出匠人之手」,提议:「可仿其形制,以湘军「忠孝」纹替代火焰纹,混淆其耳目。」
十月末,巴夏礼商船抵鄂东。韦昌辉以缴获的清军铜筹换得洋铁弹簧,交易时故意透露改编的算筹密语——将「雷三震四」(实为「雷区三里、震区四里」)谎称为「雷五震三」。巴夏礼在贸易笔记中写道:「太平军算具充满乡土智慧,其『扁担炮』的模块化设计,暗合西方便携火器理念。」却不知密语已被篡改,终将误导清军误入雷区。
夜深入静,韦昌辉巡视山寨。篝火旁,匠人以算筹教士兵识别山地参数,童子兵用树枝在地上画着「山形算图」,旁边堆着仿制的纳皮尔算筹(缴获自李鸿章部)。他摸出腰间山形算筹,筹身「田」字刻痕既是地名,亦藏早年种田记忆。
山风吹动火焰纹竹旗,韦昌辉望向长江:杨秀清的算珠快船往来运械,石达开的流动炮营转战赣皖,篝火盟匠人在各处山隘用算筹丈量地势。他深知,只要民间有竹篾可编、有算筹可刻、有匠人可教,这源自市井乡野的算学火种,便永远能在乱世中燃成燎原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