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反击英舰(2 / 2)

\"整个巴达维亚的挑夫都消失了!\"楼下传来玻璃爆裂的脆响,另一位大班的咆哮混着蔗糖甜腻的气息飘上来。自护矿同盟的红绸令旗插上华人聚居区的牌楼,已有十七天没人踏入荷兰人的仓库。这些平素沉默寡言的挑夫,此刻正用祖上传下的《更路簿》编织着精密的情报网:在甘榜格南的凉茶铺里,老掌柜拨弄着黄铜算盘,\"一去二三里\"的珠算口诀随蒸腾的罗汉果茶散出,学徒擦拭货架时故意碰落五枚陈皮,暗指英军补给舰队正停泊在北纬二里处的五舱湾;而当货郎敲响\"七上八下\"的拨浪鼓穿过荷兰人居住区,竹篓底层的三朵风干木槿花,正无声指引着抗英者向英军取水点投放红树林单宁。

暮色浸透马六甲海峡时,清国福船的水舱正在砂拉越河口完成最后一道勘验。戴瓜皮帽的算生们架起青铜圭表,在月光下校准晷针投影,算盘珠在云石案上蹦跳如星子——他们根据《水经注》,用\"九归诀\"算出最佳泉眼坐标。当木桶浸入冷冽的山涧,石英砂滤过的泉水在月光下泛着幽蓝荧光,矿物质碰撞出的清冽口感,正是荷兰人永远无法参透的东方智慧。

反观三海里外的英国护卫舰\"复仇号\",水手们正对着锡杯里的褐色液体皱眉。自从在淡美兰岛补充淡水后,水舱里就弥漫着挥之不去的铁锈味,前日起又添了红树林单宁的涩苦,像未发酵的棕榈酒般刺喉。当值的枪炮长踢翻水桶时,铜箍与甲板的撞击声惊飞了舷边夜鹭,却惊不醒躺在吊床上的水兵——他们的咒骂声早已随淡水储备一同枯竭,唯有船底藤壶摩擦礁石的沙沙声,应和着远处华人码头若有若无的算盘响,在涨潮的咸涩中织就殖民者的困局。

仓库铁门上新刻的算筹符号,那是挑夫们搬运货物时用扁担刻下的,横杠代表英军舰船数量,竖线标记补给点位置。阳光穿过百叶窗,在符号上投下算盘珠般的光斑,中国罗盘——那些被称作\"罗庚\"的器物,此刻正握在那些会用算盘算星位的挑夫手中,将巴达维亚的港口变成了一座精密运转的算盘,而荷兰人,正是那些被拨弄的无用算珠。

是夜,大清本土,官票的雕版匠人正在新版纸币背面添刻新纹:一艘明轮战船破浪前行,船首的玄武口中衔着一把青铜算盘,算珠上隐隐映着砂拉越海战的星图——这是属于算生们的军功章,也是一个古老文明用智慧书写的海战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