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白莲教败(2 / 2)

元宵前夜,九道梁传来呐喊——缺盐乏力的叛匪再也熬不住,数千人冒死冲下山抢盐,却见官军早按《火攻挈要》布好抬枪阵,“望山”对准山径狭窄处。王聪儿看着弟兄们在枪火中倒下,突然发现官军的抬枪队竟按“臂展数据”编排:高个在前架枪,矮个在后填药,分明是算准了山地射击的最佳阵型。

“头领,官军阵前有文书!”有人捡来抛射上山的牛皮纸,上绘“九道梁归降数据流程图”:缴械→验手茧(分耕、匠、兵三类)→编入保甲→领盐引→分田亩,每一步都标着“三日办结”“绝不苛待”。图末盖着嘉庆帝的“制诰之宝”,龙纹边饰里藏着细密的算珠暗纹——这是皇上亲自设计的“归降数据印”,比任何招降旗都更有分量。

是夜,叛匪大营火起,数千人携老幼跪降,王聪儿不得不率残部退入陕西深山。临行前,她望着官军燃起的篝火——那不是寻常的营火,而是按《考工记》“五方色”燃起的五色火,青色示粮站,红色示医棚,白色示归降处,分明是在用火光传递数据信号。

紫禁城的捷报传来时,颙琰正在数据房核验《川楚陕善后数据册》。册中记着:归降叛众四万二千,其中能耕者三万,能匠者八千,皆按《耕织数据册》分田、编户、授器。他忽然想起三年前初政时查抄和珅的账册,如今用同样的“四柱清册”法,算清了叛乱的平定账:“贼之兴也,因数据之蔽;贼之平也,因数据之明——此役非胜在兵,胜在数。”

春分那日,九道梁的“屯田碑”落成,碑阴刻着《平叛数据纪略》,详记“剿抚比例”“粮盐消耗”“归降人数”,每笔数据都钤着林则徐的监造印。王聪儿在逃亡路上听说,官军竟将平叛过程编成《数据治贼要略》,发给各省督抚研习,书中“断盐路、分民匠、明田界”三条,皆本于《大清会典》旧制,却因算珠拨动、舆图丈量而化腐朽为神奇。

当最后一股叛匪在秦岭被屯田堡丁认出时,距嘉庆帝首提“永业田凭”不过两年。这场始于数据破局、成于数据定策的平叛之战,终究让天下人看见:所谓“数据治世”,不是玄奥的奇术,而是将祖宗传下的田亩账、钱粮簿、保甲册做细做实,让每个百姓都能在黄册上找到自己的安身之处,在算盘声中听见太平的韵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