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漕运弊案(2 / 2)

“带回去教他算盘,”嘉庆帝的朱批突然在脑海中浮现,李煌对算学吏说,“漕运祛弊,先要让闸官懂算盘——懂了,便知勒索是死路。”

暮色漫进运河时,王老板的商船已行出十里。他摸着印牒上的火漆纹,想起从前被勒索时的绝望,如今却能凭一张薄纸畅行无阻。“伙计,”他指着船头的“数据房”彩旗,“以后装货按印牒尺寸,别让算学吏挑出错——他们的算盘,比御史的参劾还厉害。”

当夜,林则徐在官船召开漕运会议,李煌用算盘摆出运河模型:“每闸设‘时效沙漏’,限时两时辰,沙漏一倒,闸官的顶戴就悬在算盘上。”他忽然想起陈阿福改良的“密纹火漆”,遇水不化,遇火显纹,正是针对运河潮湿环境设计。

淮安知府望着模型上的“漕运提速图”,忽然发现红色梗阻区正在缩小:“李大人,这算盘比我的尚方宝剑还管用。”李煌却摇头:“算盘不管用,管用的是皇上让每笔勒索都见光——就像运河的水,浑浊时藏污纳垢,清亮时照见鱼虾。”

三日后,北京传来上谕:“漕运通关限时,永为定制。”数据房的吏员们在《漕运改革日志》上记下:“淮阴闸勒索案减七成,通关效率增三倍。”嘉庆帝看着奏报,忽然对身旁的章佳氏说:“当年大禹治水靠疏导,如今治漕靠算盘——都是让天下活水畅通的道。”

这一晚,运河的浪花拍打着堤岸,老闸官在数据房吏员的指导下,第一次用算盘算出自己的俸银。他望着算盘上的刻度,忽然明白:算盘不是用来勒索的工具,是让每个闸官都能清白立身的秤杆。

漕闸的灯笼次第亮起,火漆印牒在夜航船的船头闪烁,像一串流动的星辰。李煌站在船头,望着远处的漕运热力图,蓝色正在吞噬红色——那是算盘织就的通途,让运河的漕粮,终于能顺着数据的河道,流向该去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