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唐时的月亮(2 / 2)

这个女子与他一同探访大秦遗址,始皇帝的发问,大秦遗址消失的秘密,观测者的身份,秩序等等,这些都在告诉他们,大夏境内开始有了些许新的变化了。

光影交错,始终有痕迹留下。

大秦遗址的一幕幕,让此时此刻站立讲台的他,看着眼前的小学生们好奇的目光,他都有些不忍再讲下去了。

“老师,林悦最后去哪了?”后天小朋友带头发问。

张晓沉思片刻回道:“她,回到了故乡……”

“故乡?”其他小朋友也露出疑惑的声音道。

“对,故土世界下,大秦遗址下又一个值得被我们多说那么几句的朝代。大家想不想听,关于大唐的故事?”

“想……”

“那就先从……”

议论声不停歇,孩子们的想法多多,一个个的叫嚷着他们所知道的唐代文臣武将们的名字。

……

翌日,清晨。

而未央宫遗址的晨光中,张晓的掌心残留着量子尘埃,他站在现代教室的讲台上,看着孩子们好奇的眼睛。

碳十四检测仪显示唐三彩马俑与大秦青铜器的同位素吻合,这让他决定调整教学计划。

\"同学们,我们今天要讲的是大秦与盛唐的故事。\"

张晓打开全息投影,咸阳宫的鎏金斗拱与长安城的朱雀大街在教室中虚实交织。

后排的徐右前突然举手:\"老师,大秦人真的穿黑衣服吗?我爷爷说他们像烧炭的。\"

张晓笑着点头,调出考古现场照片:\"看这个陶俑,他们的确穿黑色深衣,但袖口有金线刺绣。\"

他注意到林左一正用铅笔在《秦俑图》上画圈,圈出了衣襟处的蟠螭纹。

\"林左一,你能告诉大家这个纹样代表什么吗?\"

张晓的提问让孩子们纷纷转头。

林左一站起来,小脸涨得通红:\"我...我记得在博物馆看过,说是象征皇权,就像十二金人的眼睛!\"

张晓抓起粉笔在黑板上画出太极图:\"没错,这种对称纹样暗含阴阳哲学,就像盛唐的《霓裳羽衣曲》既有胡旋舞的刚健,又有霓裳羽衣的柔美。\"

徐右前突然举着虎符形状的铅笔跑上讲台:\"老师,我家里也有这个!\"

他的虎符与未央宫星轨产生量子纠缠,全班孩子的文具突然开始重组——铅笔化作青铜戈,橡皮变成玉玺,连《秦俑图》都开始播放量子态的《秦王破阵乐》。

……

讲台上的量子投影突然剧烈波动,孩子们惊恐地发现教室墙壁上的《秦俑图》正在渗出暗金色液体,这些液体在空中凝结成十二金人的虚影。

张晓的玉玺碎片突然发出蜂鸣声。

\"他们来了!\"

窗外突然传来十二金人的吟唱,他们的青铜眼眸穿透玻璃,凝视着徐右前腕间的虎符。

这个男孩的虎符与未央宫星轨产生量子纠缠,无数唐长安的街景在虚空中展开:西市胡商的波斯金币、大明宫含元殿的晨钟、青龙寺的樱花...

这些画面与张晓记忆中的大秦疆域图重叠,形成跨越千年的文明共振。

\"观测者用时空乱流封锁了所有退路。\"

张晓将玉玺碎片按在讲台,孩子们突然看见平行时空的交错:某个维度里,武则天在洛阳称帝时高呼\"朕乃弥勒转世\",另一个维度中,杨贵妃并未死于马嵬坡,而是带着《霓裳羽衣曲》的乐谱西渡波斯。

当量子坍缩结束时,考古队的碳十四检测仪显示,新出土的唐三彩骆驼俑釉色中竟含0.03%的铱元素——与大秦遗址青铜器的同位素衰变曲线完全吻合。

林左一的罗盘指针疯狂旋转,最终指向西安地铁6号线某个尚未开放的站点,站牌上用甲骨文刻着\"大秦\"二字。

晨光中的未央宫遗址,十二金人突然集体转向东方。

他们青铜眼眸中的量子洪流,正与骊山秦始皇陵的封土产生神秘共振。

“老师,那您为什么不接受成为观测者呢?”

张晓看着眼前的这个突然站起来的陌生小学生,一时间竟然无法想起来他叫什么名字。

“您竟然不回答,那我就替您说好了。

你在害怕?害怕成为观测者的坐标,他们从星河回归故土,开启下一个纪元,您的神话时代就将一去不复返了……”

孩子在一群似乎被光影静止的孩子们身前走到了张晓的面前淡淡开口道:“是不是啊,从洪荒西游而来的你,多久没有收到你所崇拜的猴哥的消息了吧?”

“你……”

“别惊讶,观测者的回眸,从神像秩序中早就有了痕迹。

你现在不接纳,窝在这三尺讲台上陪小朋友们讲故事,挺好的。

但,希望你不要再继续调查下去,因为故事都有可能是虚构的,真相到底是怎么样的,谁又会在乎呢?”

张晓艰难的开口道:“你们出手制造了大清洗,神像秩序时代的开启者,大手笔啊……”

小孩子转过身去,负手而立不理会张晓的惊讶,一脸冷漠的开口回道:“不,那不是我们的手笔。准确说来,是你们自己的选择。石头有什么能力,不过是你们自己的念头不对罢了。”

“你别动手,我来只是给你个机会。不要不知好歹……”

“轰……”

张晓一指点出,陌生小孩子早就消散无踪,但在星空之中一处天幕下,一道身影不禁颤抖了一下。

“规则之力么?”

“不请自来,当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