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说瓦岗寨内,自李密被翟让推为第二把交椅,地位一跃超过诸多元老,这看似简单的权力更迭,实则如巨石投入平静湖面,激起千层浪,让本就复杂的局势变得更加微妙。
徐茂公徐三爷,生性豁达,心胸宽广,他从大局着眼,深知李密确有过人之才,能带领瓦岗走向更广阔天地,所以对这一变动并未放在心上。平日里,他依旧有条不紊地操练兵马,巡视营寨,还时常与李密商讨战略,为瓦岗的发展出谋划策。
然而,邴元真、单雄信和房彦藻这三人,心里却满是不痛快。邴元真出身小吏,好不容易在瓦岗军中谋得一席之地,本想着凭借资历一步步往上爬,却不想半路杀出个李密,直接骑到自己头上,怎能不窝火?他常常在私下里唉声叹气,对李密的决策也是阳奉阴违。有一次,李密下令调整粮草运输路线,以避开隋军耳目,邴元真却故意拖延,导致粮草运送延误,险些影响了前线战事。
单雄信,曹州济阴人,自少年时就骁勇善战,一杆长枪使得出神入化,在瓦岗军中素有“飞将”之称。他追随翟让已久,本以为翟让会一直带领大家,自己也能在这乱世中闯出一番大事业。可如今李密上位,他感觉自己的地位受到了威胁,心中那股傲气让他难以咽下这口气。在战场上,他开始不听李密指挥,擅自行动。有一回,李密安排他埋伏在敌军侧翼,等待时机发动突袭,可单雄信却觉得自己的计划更好,贸然出击,结果不仅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还让瓦岗军陷入了短暂的混乱,损失了不少兵力。
房彦藻身为李密的左长史,本应全力辅佐李密,可他却心怀鬼胎。他嫉妒李密的才华和威望,总想着有朝一日能取而代之。于是,他暗中与邴元真、单雄信勾结,在军中散布李密的谣言,蛊惑人心。他常常对其他将领说:“李密不过是个外来者,他懂什么瓦岗的规矩?他这么着急掌权,肯定是有自己的私心。”这些话像毒瘤一样,在瓦岗军中慢慢扩散,使得军心逐渐不稳。
而翟让,虽然主动让贤,但他的部将王儒信和兄长翟宽,却对李密十分不满。王儒信多次劝翟让重新夺回大权,他说:“主公,您才是瓦岗的创始人,怎么能把大权拱手让给别人?如今李密刚愎自用,长此以往,瓦岗怕是要毁在他手里。”翟宽也在一旁附和:“是啊,弟弟,你可不能心慈手软,得为咱们瓦岗的兄弟们着想。”翟让虽然拒绝了他们的提议,但这些话还是传到了李密的耳朵里,让李密对翟让等人更加警惕。
李密也察觉到了军中的暗流涌动,他深知如果不尽快解决这些问题,瓦岗军内部迟早会分崩离析。于是,他一方面加强自己的嫡系力量,提拔了一批对自己忠心耿耿的将领;另一方面,试图与邴元真、单雄信等人沟通,化解矛盾。他找到单雄信,推心置腹地说:“单将军,您的勇猛无人能及,瓦岗军能有今天的成就,您功不可没。我虽位居高位,但心中对您一直敬重有加,日后还望您能继续支持我,咱们一起共创大业。”单雄信听了,表面上点头称是,可心里却依然不服气。
在一次军事会议上,李密提出攻打洛阳的计划,希望能一举拿下这个战略要地,扩大瓦岗军的势力范围。众人对此议论纷纷,邴元真第一个跳出来反对:“洛阳乃隋朝重镇,城高池深,兵多将广,咱们贸然攻打,岂不是以卵击石?”单雄信也跟着附和:“就是,我看还是先巩固现有地盘,等实力更强了再做打算。”两人一唱一和,让李密十分头疼。这时,徐茂公站出来说:“李公的计划并非没有道理,如今隋朝内乱,洛阳守军人心惶惶,正是我们的机会。只要我们精心筹备,制定合理的战略,未必不能成功。”在徐茂公的支持下,李密力排众议,决定按原计划攻打洛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