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续苏邕临终讲述前情平南陈灭北齐,围后梁之灭北齐(1 / 2)

房间内,烛火如豆,在微风的轻拂下摇曳不定,似随时都会熄灭。这微弱的烛光,在这静谧的空间里投下斑驳的光影,给整个屋子增添了几分凝重与哀伤的氛围。苏邕静静地躺在榻上,面色如纸般苍白,毫无血色,可那双眼眸中却透着一股别样的光芒,宛如夜空中闪烁的寒星,炯炯有神。他的眼神里,既有对往昔峥嵘岁月的眷恋,又有对眼前亲人、挚友的不舍。

苏烈紧紧地守在父亲身旁,眼眶泛红,泪水在眼眶里打转,随时都可能夺眶而出。他的心好似被一只无形的大手紧紧揪住,满是担忧与不舍。看着父亲日渐衰弱的身体,他心中充满了无力感,多希望能为父亲分担这份痛苦,让他能好起来。赵氏夫人则坐在另一侧,无声地落泪,泪水顺着她那憔悴的脸颊滑落,浸湿了她的衣衫。她的眼神中满是悲伤与绝望,仿佛失去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依靠。高慧英依偎在婆婆身旁,同样泣不成声,她的肩膀微微颤抖,仿佛在承受着巨大的悲痛。作为儿媳,她与苏邕相处多年,早已将他视为自己的亲生父亲,如今看着他即将离去,心中的伤痛难以言表。高雅贤站在女儿身后,神色凝重,眼中满是哀伤。他与苏邕相识多年,一同经历了无数的风雨,这份深厚的情谊,此刻让他更加难以接受苏邕即将离去的现实。李靖、张炳、红拂女等也都围坐在四周,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凝重与感慨。他们与苏邕不仅是江湖中的挚友,更是在战场上并肩作战的生死兄弟,此刻,他们的心中五味杂陈,既为苏邕的病情担忧,又为即将失去这样一位挚友而悲痛。

苏邕微微抬了抬手,那动作缓慢而又吃力,仿佛用尽了全身的力气。苏烈见状,赶忙上前一步,小心翼翼地握住父亲的手,那双手冰冷而又无力,让苏烈的心猛地一揪。他轻声说道:“父亲,您慢慢说。”苏邕微微点了点头,喉结上下滚动了一下,缓缓开口:“先帝当年雄才大略,心怀天下,早早便定下了宏伟的战略布局。先是要灭掉北齐,继而拿下后梁,最后挥师南下,攻伐南陈。而那灭北齐之战,可谓是困难重重,充满了艰难险阻。”苏邕的声音虽然微弱,但却充满了力量,每一个字都仿佛带着众人穿越回了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

“我们北周大军,在杨坚先帝的亲自率领下,浩浩荡荡地向雁门关进发。那雁门关,地势极为险要,四周山峦环绕,仅有一条狭窄的通道可供通行,真可谓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镇守雁门关的,正是英儿的父亲,高雅贤老将军。高将军治军严谨,在他的悉心调教下,麾下将士个个训练有素,勇猛无比。我们两军在关前对峙,大战了整整三天三夜。那三日,战场上喊杀声震天动地,仿佛要将天空撕裂一般,震得人耳鼓生疼。双方士兵的鲜血汩汩流出,染红了关前的每一寸土地,那场面,实在是惨烈至极。”苏邕缓缓道来,眼神中透露出对那场战争的深刻记忆,仿佛又看到了战场上的硝烟弥漫、士兵们的奋勇拼杀。

高雅贤在一旁静静地听着,眼中泛起了回忆的光芒,仿佛又回到了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他微微叹了口气,说道:“当时,我也深知雁门关的重要性,它乃是北齐的门户,一旦失守,后果不堪设想。所以,我和将士们拼死抵抗,绝不退缩半步。北周军确实勇猛无比,苏老将军你更是身先士卒,冲锋在前,你的英勇无畏,让我敬佩不已。”高雅贤的声音中充满了对往昔战斗的感慨,也表达了对苏邕的深深敬意。

苏邕轻轻摇了摇头,感慨地说道:“要不是北齐朝中有奸臣作祟,蓄意陷害高雅贤将军,我们想要打进雁门关,还不知要耗费多少时日,牺牲多少将士的性命。那些奸臣,为了一己私利,全然不顾国家的安危,他们巧言令色,蒙蔽圣听,竟诬陷高雅贤将军通敌叛国。”苏邕的语气中充满了愤怒与无奈,对那些奸臣的所作所为深恶痛绝。

慧英听闻此言,眼眶瞬间红了起来,泪水夺眶而出,她忍不住轻声抽泣起来。高雅贤心疼地拍了拍女儿的手,以示安慰,说道:“都过去了,孩子,莫要再伤心。”慧英点了点头,努力抑制着自己的情绪,但泪水还是止不住地流淌。

苏邕看向慧英,目光变得柔和起来,如同春日里的暖阳,充满了慈爱:“慧英啊!当年你父亲被陷害逃出雁门关时,路过我的防区。我看到你父亲护着你母亲,那焦急又坚定的模样,便深知他是被冤枉的。同为为人父、为人夫,我又怎能忍心对他下手。于是,我便放了你父亲和你母亲。你父亲当时还说,日后定要报恩。”苏邕的声音轻柔,仿佛在讲述一个温暖的故事,让在场的人都感受到了那份深厚的情谊。

高雅贤哈哈一笑,试图缓解一下压抑的气氛,说道:“老哥哥,我都把女儿嫁给你儿子了,这不就是最好的报恩了吗?”众人听了,都不禁露出了一丝笑容,营帐内的气氛一时间也轻松了些许。但这笑容中,仍带着几分苦涩与哀伤。

苏邕也跟着笑了笑,那笑容中却带着一丝疲惫。他顿了顿,接着讲道:“攻克雁门关后,我们北周大军长驱直入。但北齐军队也并非不堪一击,他们在各地仍有顽强的抵抗。三原李靖李贤弟,你当时初出茅庐,却在战场上大放异彩。”苏邕将目光转向李靖,眼神中充满了赞赏与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