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杨广杀越国公杨素(1 / 2)

大业二年,长安,这座承载着无数荣耀与梦想的古都,宛如一颗镶嵌在华夏大地的璀璨明珠,散发着令人瞩目的光芒。朱雀大街上车水马龙,行人摩肩接踵,热闹非凡。街边的店铺琳琅满目,丝绸庄、瓷器店、酒馆、茶楼应有尽有,招牌林立,随风招展。店内摆满了各式各样的精美商品,引得路人纷纷驻足观看。叫卖声、谈笑声、讨价还价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曲繁华的市井乐章,彰显着这座帝都的昌盛与繁荣。

然而,在这一片祥和热闹的表象之下,却似平静湖面下涌动着汹涌暗潮,隐藏着不为人知的危机与纷争。太极宫,这座象征着皇权至高无上的宫殿,每一砖一瓦都似乎在无声诉说着宫廷中的波谲云诡、权力斗争的残酷无情。宫殿内的长廊曲折幽深,雕梁画栋间弥漫着压抑的气息,仿佛随时都可能有一场风暴在此掀起。

越国公杨素的府邸,曾经门庭若市,达官贵人、文人墨客皆以能踏入杨府为荣。那高耸的朱漆大门,气派的石狮,彰显着主人的尊贵身份与显赫地位。每日清晨,府门前便车水马龙,前来拜访的人络绎不绝。杨素的书房中,常常高朋满座,众人围坐在一起,谈论着天下大事、诗词歌赋,热闹非凡。可如今,随着杨素卧病在床,府门前冷冷清清,门可罗雀。偶尔有几个家丁匆匆出入,脚步匆忙,神色慌张,更添几分凄凉与萧瑟。

杨素半躺在病榻之上,身上盖着锦被,尽管身形消瘦,面色苍白如纸,脸颊深陷,颧骨高耸,但那双眼依旧如鹰隼般犀利,透着久经岁月沉淀的精明与睿智。他凝望着房梁,思绪飘远,往昔的峥嵘岁月如走马灯般在脑海中一一浮现。

想当年,他辅佐文帝杨坚,在那风云变幻、局势动荡的北周末年,凭借着卓越的政治智慧与果敢的决断力,在复杂的政治漩涡中纵横捭阖,为杨坚出谋划策,铲除异己,助杨坚登上皇位,开启了大隋的新纪元。此后,他又率领隋军南下,指挥若定,以排山倒海之势,一举平定江南。战场上,他身先士卒,奋勇杀敌,隋军在他的带领下,锐不可当,所向披靡。这一战,结束了自东晋以来数百年的南北分裂局面,实现了华夏大地的再次统一,为大隋的统一立下了不世之功。多年来,他在朝堂之上纵横捭阖,凭借着卓越的才能与威望,权倾朝野,成为大隋朝堂上举足轻重的人物。皇帝对他信任有加,百官对他敬畏三分,他的一句话,便能在朝堂上掀起波澜,左右朝廷的决策。

但岁月不饶人,如今他已垂垂老矣,疾病缠身,身体每况愈下。更让他忧心忡忡的是,新帝杨广对他的猜忌日益加深。杨广登基后,推行一系列新政,试图加强中央集权,将所有权力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而杨素作为前朝老臣,手握重权,势力庞大,在朝中根基深厚,自然成为了杨广眼中的绊脚石,必欲除之而后快。杨素深知伴君如伴虎的道理,在这充满权谋与争斗的宫廷中,稍有不慎,便会粉身碎骨。可一生都在权力斗争中摸爬滚打的他,又怎能轻易放弃手中的权力与地位,这也使得他与杨广之间的矛盾愈发尖锐,冲突一触即发。

这日,阳光透过雕花窗棂,洒在杨府的庭院中,形成一片片斑驳的光影。庭院中的花草树木,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生机勃勃。然而,这美好的景象却无法驱散杨府中弥漫的阴霾。忽然,一阵脚步声打破了寂静,只见宫中的太监们鱼贯而入,他们身着华丽的太监服,神色恭敬,步伐整齐。为首的是杨广的心腹太监,他身材矮小,面容尖瘦,一双眼睛滴溜溜地转,透着一股精明与狡黠。他们抬着一箱箱的赏赐,珍馐美馔、奇珍异宝摆满了一屋。那太监满脸堆笑,脸上的皱纹都挤在了一起,尖着嗓子说道:“越国公,陛下听闻您身体抱恙,龙颜忧虑,特命我等送来这些,望您早日康复,为大隋再展宏图啊。”

杨素看着这些赏赐,心中冷笑不已。他太了解杨广了,这看似丰厚的赏赐,实则是一场试探,是杨广精心设计的陷阱。若他表现出欣喜感激之情,杨广定会认为他贪恋权位,对自己仍有威胁,会加快对他的铲除步伐;若他表现得过于冷淡,又会被杨广抓住把柄,落下个不敬之罪,牵连家人。杨素深知其中利害,强撑着病体,微微欠身,脸上挤出一丝笑容,说道:“有劳陛下挂念,老臣定当早日康复,为陛下分忧。”那太监见杨素如此应对,心中暗自佩服,却也未多作停留,带着手下匆匆离去。

与此同时,太极宫内,杨广正坐在龙椅上,龙椅由珍贵的木材制成,雕刻着精美的龙纹,彰显着帝王的尊贵。杨广身着明黄龙袍,头戴冕旒,却眉头紧锁,一脸愁容。他身旁站着近臣宇文化及,宇文化及身材高大,面容英俊,却眼神阴鸷,透着一股奸诈之气。宇文化及见杨广如此模样,心中明白他定是为杨素之事烦恼。于是,他微微欠身,谄媚道:“陛下勿忧,杨素已如风中残烛,气息奄奄,如今只需略施小计,便可除了这心头大患。”杨广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光亮,犹如黑暗中的一道闪电,示意宇文化及继续说下去。宇文化及凑近杨广,低声耳语了一番,声音低得只有他们两人能听见。杨广听后,连连点头,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那笑容中却带着一丝冷酷与残忍。

几日后,杨素的病情愈发沉重。他躺在床上,呼吸微弱,脸色愈发苍白,几乎与床单融为一体。杨广派来的太医在府中进进出出,每日都开着各种药方,药童们忙着煎药、送药,药味弥漫在整个杨府。可却始终未能让杨素的病情好转。杨素心中明白,自己时日无多,生命的烛火即将熄灭。他的儿子杨玄感守在床边,满脸焦急,眼眶泛红,泪水在眼眶中打转。他紧握着父亲的手,手心里满是汗水,声音带着哭腔说道:“父亲,您一定要好起来啊,这大隋还离不开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