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找个人真难(1 / 2)

终究还是错过了,小老虎却一点都不难受。

他知道余令没死,他知道余令在寻他,他知道余令穿的不差。

他还知道余令竟然有一头驴子可以代步。

这就够了。

什么样的家庭才能养驴子?

能养起驴子的家庭不说衣食无忧,但绝对比一般的家庭要好。

小老虎相信以余令的聪慧绝对饿不着。

小老虎笑着离开,走时他告诉刀子匠徐头,如果再碰到这个孩子,一定要问他住在哪里。

一个字一两银子。

刀子匠徐头当然会答应。

这才进宫几个月就能出来,就能完完整整的拿出三两银子。

说明他有手段找到了靠山,这样的人无论今后怎么样,一定比他混的好。

别的进宫,大半年都存不到银子,几个一起玩的孩子都要争一下谁是老大。

连孩子都这样,那宫里自然也是大鱼吃小鱼的。

这样有本事的人刀子匠徐头自然不会得罪。

干他们这一行的就得小心翼翼。

身子少了一块肉的人,想法就不能以正常人来看待。

那些去青楼的太监,明明什么都做不了,为何那些妓子却怕他们怕的要死?

还不是他们狠,做不了那个,往死里折腾你身子。

刀子匠徐头明白,干他们这一行能不得罪这群人就别得罪。

万一碰到一个得势的,若是恰好被记恨上,那比招惹了恶鬼还恐怖。

小老虎笑着进了宫。

他知道,他和余令终有一日会见面,只要他还活着,剩下的一切都不是问题。

余令不知道他离开后的事情,而是拐了弯直接到了苏府。

苏府的管家在知道余令的来意后就去禀告了。

片刻之后侧门开了,余令和卢象升进了苏府,如意和卢象升的护卫则去了大门的边边上等候着。

“你家真大!”

苏怀瑾笑了笑,满不在乎的道:

“我有三个家,这个家是最破的,最好的家在金陵,其次是在云南族地。”

“那你家这个宅子有多少年了?”

“这宅子也快二百年了吧,这是永乐爷赏赐的宅子,南京的那个家是洪武爷赏赐的宅子!”

余令暗暗咂舌。

卢象升也目不转睛的望着五品大员的住宅是什么样子,他也心惊,北方的府邸竟然有江南园林的味道。

最主要的是处处都透着大气,这是他家不具有的。

他家要是有,那就完蛋,五品官员家的礼制那是朝廷制定好的。

三个人在一处亭子坐定,家仆端来了余令都不认识的吃食。

为了不闹出笑话,余令闷头吃,不问名字。

望着一点都不客气的余令,苏怀瑾笑了笑。

“今日来找我做什么?”

“能不能求你帮我找一个宫里有几个姓孙的太监,担任何职,在京城有没有家,分别住在哪里。”

刚才一块糕点塞到嘴里的苏怀瑾猛的站起,捂着嘴巴不停的咳嗽。

随着咳嗽声传开,三个极美的婢女快步跑来。

望着婢女的脸,余令总觉得这三个女子不像是大明的女子,反倒是有点像从北面来的。

卢象升碰碰了余令低声道:“高丽女!”

余令恍然大悟,怪不得呢……

王秀才讲过,自宣德年开始,朝鲜那边几乎每年都会进贡貌美的女子。

明宣宗朱瞻基在位十年,高丽方面一共进行了八次的贡女进献。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皇帝都喜欢,臣子自然也很喜欢。

私下的奴隶交易盛行,豪门大院里几乎都豢养有。

她们的用处可多了,暖手、暖床、交换,接待贵客等。

苏怀瑾咳嗽完,盯着余令道:“你是想死!”

余令挠着头不解道:“啥意思?”

苏怀瑾俯下身子,低声道:“你这行为叫刺探宫闱秘事。

记住了,这事就算你没有别的心思,他们也能让你死无葬身之地。”

说罢,苏怀瑾坐了下来,拿起一块糕点继续吃。

余令忍不住拿起了一块,小小的咬了一口,这个好……

绿茶味。

“你知道锦衣卫最大的官是什么么?”

余令摇摇头。

苏怀瑾笑了笑,压低嗓门道:“锦衣卫的首领称为指挥使,也叫指挥同或者指挥佥事,这群人一般由万岁爷亲信的武将担任!”

“明白了!”

“那你知道东厂最大的官是什么么?”

余令想了想,然后摇了摇头:“我知道是内侍,但我不知道最大的官是什么?”

苏怀瑾叹了口气,低声道:“我知道是太监,他们的首领叫东厂掌印太监,是仅次于司礼监掌印太监的第二号人物。

通常由司礼监中排名第二或者第三的秉笔太监担任。

你说你要找姓孙的太监,万一你碰到个东厂的……”

苏怀瑾嘿嘿一笑:“别说你认识我,你就算认识我太祖爷爷,就算他老人家爬起来,也就救不了你!”

余令忍不住打了个寒颤:“这么恐怖?”

“恐怖?呵呵,我们属于外臣,统领东厂的那群人叫做内臣,我们向皇帝报告要具疏上奏,人家是口头直达!”

苏怀瑾深吸了一口气,用极低的嗓门喃喃道:“别看我家是千户,有时候见了东厂厂主甚至要下跪叩头!”

苏怀瑾想着自己的父亲给王安叩头,心里百般滋味。

余令骇然。

这是自己不曾了解过的东西,他以为锦衣卫和东厂应该是平起平坐的关系。

谁料到东厂这么猛。

五品官见了太监都要叩头,还有没有王法了。

“现在东厂的掌印太监是谁?”

“现在是陈矩,他老了,如今全靠药物吊着一口气,接下来要么是王安,如果没有意外再接下来是他的亲信曹化淳。”

余令闻言忍不住道:“魏忠贤呢?”

苏怀瑾一愣,皱着眉头想了好久,忽然怒道:

“你这又是在哪个茶馆听哪个书生写的的狗屁故事。

东厂掌印讲究是传承,遵循的是“祖宗法度,圣贤道理”,我都没听说过这个人!”

余令哑然,历史不好,他就只记得魏忠贤是被崇祯杀了。

至于他什么时候成为千岁,余令还就真的不知道。

也许?

也许现在的魏忠贤说不定还没进宫呢?

见余令不说话,只顾得闷头吃糕点,苏怀瑾看了一眼卢象升,然后对着余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