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让人搞不懂的宴会(1 / 2)

“你为什么老是看着我?”

卢象升觉得自己遇到了麻烦事情了。

自从坐定了以后,旁边这个叫做余令的总是看着自己,然后在那里偷偷的笑。

“你的名字是湛卢的卢,大象的象,升降的升?”

卢象升没有说话,这话他已经回答四遍了,旁边的余令这是在问第五遍。

他总觉得这个跟自己一般大的人有点不对劲。

头发梳成大人模样就算了。

就连眼神都和大人一模一样。

卢象升不说话了,余令也没有办法,但余令确定这个人真的就是卢象升。

酒宴马上开始了,大家还不熟,都在互相打量,认识的则小声的寒暄着。

余令是童子,需要跪坐在自家大人后面,是不能乱跑的。

这场酒宴的人很多,护卫也很多,孩子也多。

像余令这样的“娃娃”几乎每个大人后面都有一个。

小的六七岁,大的十七八到二十岁不等。

这些人和余令一样,来看热闹增加见识,来交际,主要的目的也是为了以后做准备。

在大明考科举,光有学问只能算成了一半,另一半就是得拥有过硬可靠的“人脉资源”。

也就是得有人作保。

没有作保你就是再厉害,也只是能读能写罢了,做官和你无缘。

科举考试的第一步就是同县的廪生作保。

他们不单是担保,也是要确认你三代以内是“清白”的。

证明县里有这个人,而不是别人顶替的。

这是第一步,第二步就是“互结”。

也就是考生之间相互作保,证明彼此是考生本人,不是替考或是别人替代。

作保一旦有问题,关于作保的所有人全部连坐。

所以,今日来这里身后跟着孩子的,第一个目的是混脸熟,今后见了能说得上话,抬头不见低头见。

万一今后有人高中了呢?

第二原因就是在为今后的“互结”做准备。

大人带着彼此认识一下,今后考试的时候,有这层关系在就能更亲近一些。

没有人不害怕跟不认识的考生作保。

一旦某个人有问题,这些年的苦读白费了不说,还连累了家人。

嘉靖二十三年的“甲辰科场案”可是历历在目。

直接让内阁首辅翟銮下台,而严嵩则趁势上位成了内阁首辅。

冒籍顶替的考生年年都有,有真才实学就怕“互结”的时候碰到一个冒籍顶替。

一旦遇到了,一辈子都毁了。

余令知道的这些都是这半月以来王秀才恶补的。

到目前为止余令已经知道科举考试的流程是什么了。

但也仅仅是了解而已。

王秀才很希望余令走科举这条路,他认为余令的成就会比他高。

好好学,在五十岁之前绝对能考上举人。

如果有人拉一把,三十五岁中举人也不是不无可能。

考上举人就能当官。

他拍着胸脯作保证,把余员外哄的干活都有劲了。

一口一个要好好地活着,看着儿子成为举人。

可余令根本就没想考科举。

如果没有意外的话,说不定自己还没考中举人的时候大明就已经乱了。

余令现在的脑子其实还是乱的。

他没想好接下来去做什么。

大人们在说话,在互相认识,余令略显无聊。

这种安静又略微带着点点尴尬的聚会让余令有些坐立难安。

他那打量人的眼神从这个人身上蹦到那个人身上。

最后,扬起头,望着那高达三层的观景楼,心里盘算着一会儿结束后能不能上去看看。

看看这泡子河到底有多大。

观景楼上的贵人见人已经到齐,轻轻咳嗽了一声。

这场聚会太子朱常洛是不会出面的,也很少人知道他会来。

他在上面会看,等到结束的时候,他会把合乎自己心意的文人召进来见自己。

此刻的他正坐在高处,透过珠帘目睹下面的一切。

“开始吧!”

“是!”

太子爷开口了,下面的小锣敲响了。

清脆的响声让余令精神一振。

头一次参加这种饭局,要说不期待,那是自欺欺人。

在铜锣敲响节奏轻缓的丝竹上就响了起来。

余令偷偷的看了一圈,才发现弹奏的乐师们都在观景楼的一楼。

根本见不到。

丝竹响起来后,仆役迈着轻快的步子从远处鱼贯而出。

每个人手里都端着一个托盘,托盘里有三盘各色的糕点,外加一壶茶。

余令有些欣喜,认为这就是酒席开始前的凉茶。

等过一会,这些开胃的甜点吃完了之后就会上硬菜。

糕点很快就分到了小桌上,每个小桌都一样。

一位官员模样的人从观景楼走了出来,扫视众人一眼,笑道:

“诸君且看~~~”

他的话音落下,丝竹之声陡然变小。

一声筑响却宛若孤雁掠过长天发出的轻鸣,让人心头一震。

余令瞪着大眼,不肯错过这个难得的场面。

“昨宵白露初零,丹枫染透盛京,正宜效桓温南楼戏马、石湖范公莼鲈会友,愿诸君肝肺皆冰雪,谈笑挟秋声。”

说着他的嗓门陡然拔高,笑道:

“老夫吏部主事陆祈云,今日为东,录载得今日事,当与滕王阁雅集并传,共饮!!”

众人端起茶碗,笑着一饮而尽。

余令心里直呼这酒会高端,他说的每个字都听的懂。

但也只懂前面和后面,中间那什么戏马,余令一窍不通。

“先生,听不懂啊!”

王秀才压低嗓门道:

“桓温南楼戏马讲得是武事,石湖范公莼鲈会友说的是文事,一文一武当得配,这是开场,惯例尔!”

“范公是范仲淹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