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 承包西山(上)(1 / 2)

张有才没想到王鹏会说出这一番话来,心里对他的想法不由得担心了起来。

“小鹏,你知不知道,这可是一个烧钱的活儿?”

“我知道,但是,我也能够挣钱呀。

而且,我们今后如果出售这些旧家具和旧建筑,说不定还可以挣大钱呢。”

“这个事不是小事,别说材料,就是个人的工钱也不是一个小数目。”

“没关系,刚开始起步阶段,张爷爷我先按每月两百元的工资给你支付,有贵叔每月一百五十元,其他的叔叔辈每月八十到一百不等,由您老人家定。发展上一定阶段后,我们再确定明确的薪酬分配办法。

如果可以,明天您就可以到我那儿去,给我操持后续的事情。”

“好小子,爽快,我就喜欢你这样的。

明天我先过去看看,想办法把你的那座四合院先核计该怎么干,然后再说别的。”

“好的,那就多谢张爷爷了。”

三个人是越喝越投机,张有才几乎和王鹏快称兄道弟起来了,王鹏也借机拉近与他的关系,套问张有才的师承。

原来张有才家并不是地地道道的山西人,祖上是老北京人,元代随军来到太原,在当地建设官舍、庙宇,后来娶妻生子,流落到民间,凭着自己的手艺打拼下了一份家业,并传徒授业,将手艺传承了下来。

到了张有才这一代,已经经历了几百年。

在这过程中人才辈出,不仅继承祖辈高超的技艺,而且还融合了当地匠人的特点,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明末清初,晋省的硬木材料日渐枯竭,工匠们只能因地制宜,利用本地优质的软木,如榆木、槐木、核桃木等来制作家具。

他们结合传统的硬木家具技术,自己创造出线条流畅、厚重质朴的家具,将家具的实用性和装饰性有效地结合起来,形成了豪放粗犷、高大劲挺的风格。

并且将家具技法运用到了石雕和砖雕方面,多方面培养人才,组成了一个很有实力的晋作团队,忙碌于三晋大地,建设了好多名闻遐迩的建筑。

而张家就是这个团队的主事人。

日本人进入晋省时,兵荒马乱的日子开始,逐渐式微,最后在王鹏他们这儿蛰伏了下来。

张有才虽然是一个普通的匠人,但是在圈子里却大有名头,一提老迷糊,几乎无人不知。

王鹏看看老头儿,一点儿都不迷糊,不知为什么会得了这样一个绰号。

但是,他也不敢问出来,糊涂了事。

三个人两瓶酒刚好,老迷糊虽然爱喝,酒量却不行,三两以后就舌头打卷了,很快就被有贵叔放到床上了。

王鹏这时候才领悟到老迷糊绰号的由来。

有贵叔的酒量还行,不过八两也勉强,最后被王鹏扶着回去了。

一夜无事,翌日,王鹏在山上练完拳,回家吃早饭的时候,老妈告诉他。

“小鹏,你昨天干啥去了,老蒯叔找你呢?”

“什么时候?”

“昨天天快擦黑的时候。”

“没说啥,见你不在就走了,说让你今天上午去找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