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立足广州(上)(1 / 2)

在和当地人广泛的接触中,麻三知道了广州近代老房子最集中的地方是在西关,西关曾经是广州富人集中的地方。

这里南濒珠海,是着名的买办基地十三行的所在地,曾经有进出口贸易码头、各种货栈和仓库、各国商业机构和洋行,遗存很多的古典建筑。

他们立即便搬了过去,在这片区域广泛地和人们展开了交流。

此时的广州,和全国各地一样,到处洋溢着一种走向世界和世界交流的冲动。

由于,广州地处沿海,是中国传统的侨乡,又处于改革开放的最前沿,这种冲动更加的强烈。

出国留学和下海做生意,这两种事情最需要的就是资金。

在物资匮乏,工资低下的时代,获取资金最简洁有效的途径就是变卖祖产。

因此,他们过来不久,便得到了房屋出售的信息。

这是位于逢源北街的一座全西式三层小洋楼。

据售卖人说,他的祖上是一个西洋买办,解放后移民到了香港,现在他想投奔他的亲戚,急需用钱,因此想尽快把房子卖掉。

房子要价并不贵,只要一万五千,麻三他们在张叔的帮助下,将价钱压到了一万二,并将屋子里的东西全部留了下来。

房子过完手续后,他们成功地实现了在广州立足的第一步。

自此,麻三和计虎开始他们收购老物件的节奏。

按照王鹏的部署,他们这次行动的重点是古典红木家具。

广东、广西本来就是贵重木材主要产地,再加上广州又是东南亚各国优质木材主要的进口港埠和通道。

因而也就成为了中国家具制造和使用的重要场所。

清晚期广式家具多采用紫檀、黄花梨、酸枝等名贵木材制作,其中以酸枝家具最为普遍,豪华大气,乃清朝皇宫御用家具代表之一。

据说清宫造办处曾专门设立了“广木作”,召纳广东家具制作名匠,专门为宫廷制作日常生活所需的广式家具。

清晚期广式家具在保留清朝传统家具优点的基础上,充分吸收了欧式家具华丽优雅的艺术风格,装饰手法除了如松、竹、兰、梅、菊、鹤、鹿、狮、羊、龙、蝙蝠、鸳鸯等传统的动植物纹样,充分借鉴引用西方欧式纹样营造中西合璧的效果。

在大面积精雕细刻的基础上,将大理石(云石)、玉石、宝石、珐琅、陶瓷、螺钿、金属、黄杨木、象牙、琥珀、玻璃、油画等直接镶嵌于家具之上,这种注重镶嵌艺术的发挥是晚清广式家具一绝。

东西虽好,既不能带出国去,又不能当饭吃,当然只能用来换钱了。

在这样的环境下,他们深入到西关的大街小巷,到每一间旧宅老屋内搜寻,以极低的价格搬走了大量的黄花梨、红木、乌木、鸡翅木等明清家具。

也就是这时候,王鹏到了广州。

王鹏自从老师同意他不用上课就放飞了自己,开始忙碌起来。

八月十五那天,他拎了两斤月饼到了老蒯叔家。

“叔,过节了,给你拎了两斤月饼。”他一进门就对老蒯叔说道。

“小鹏,你看你,过节过来坐坐就行了,还拎了月饼过来。”

“这不是感谢你的关照吗。”

“应该感谢的是我,你给村里办了那么多的事情,我都不知道该咋感谢你呢。”

“你可别那样说,我毕竟是村里的一份子,对机会我肯定会为村里着想的。这不有一个机会,我想和你说说。”

“什么事?”老蒯叔立即瞪起了双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