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天子杨广入住晋阳宫,李世民封秦公(1 / 2)

大业十一年,烈日高悬,炽热的阳光毫无保留地倾洒而下,将太原郡的每一寸土地都炙烤得滚烫。城外,军旗烈烈,猎猎作响,李渊率领着李建成、李世民等一众儿郎,身着庄重朝服,神色间满是恭敬与肃穆,于南门外整齐列阵,静静等候圣驾降临。

远处,滚滚黄尘漫天而起,天子杨广的车驾浩浩荡荡,如一条威严的巨龙蜿蜒而来。三十六人的仪仗队,身姿挺拔,步伐整齐,手中高举着龙凤旌旗,那鲜艳的旗帜在风中肆意翻卷,尽显威风凛凛之势。车辇之上,杨广身着绣金蟒袍,金线绣就的蟒纹栩栩如生,似欲腾空而起;头戴通天冠,璀璨的珠玉垂帘随着车辇的颠簸微微晃动,更衬得他气质不凡。此刻,他目光如炬,锐利地扫视着眼前的一切,尽显天子的威严与霸气。

李渊父子见状,即刻整齐跪地,声音洪亮而整齐地高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这呼声直破云霄,在空旷的天地间久久回荡。

“众爱卿平身。”杨广的声音低沉却充满威严,仿佛携带着一种让人无法抗拒的力量。

李渊小心翼翼地走到车辇旁,身姿弯得极低,躬身说道:“陛下,晋阳郡已精心备好行宫,恭请陛下移驾。”

晋阳宫,这座由大庙改建而成的宏伟宫殿,在日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宫殿飞檐斗拱,每一处雕琢都精美绝伦,彰显着工匠们的高超技艺;雕梁画栋,色彩斑斓的图案与花纹,将皇家的气派展现得淋漓尽致。李世民作为监工,为这座宫殿倾注了无数的心血与精力,每一处细节都饱含着他的用心与执着。

然而,人群之中,宇文化及眼神闪烁不定,心怀叵测。他如同一只狡黠的狐狸,悄悄地凑近杨广,压低声音,似是在说一件极为机密之事:“陛下,臣听闻这晋阳宫早早就建成了,李渊如此大费周章,投入如此多的人力物力,怕是有不臣之心啊!”

杨广闻言,脸色瞬间微变,原本平和的目光瞬间锐利如鹰隼,直直地看向李渊父子,仿佛要将他们看穿。

李世民见状,心中虽紧张万分,但表面上却镇定自若,不慌不忙地向前一步,身形挺拔,朗声道:“陛下明鉴!这晋阳宫确是在接到圣旨之后才开始改建的。若陛下存疑,可即刻派人查验。泥瓦的干湿程度、铁钉的锈迹情况皆能作为有力的证据。若是泥干已久,铁钉锈迹斑驳,那自然表明早有修建;反之,泥尚湿润,铁钉锈浅,便足以证明是百日之内赶工而成。”

杨广听后,沉思良久,微微点头,沉声道:“准奏,即刻查验。”

不多时,查验的大臣匆匆回禀:“陛下,泥瓦、铁钉皆如二公子所言,确为百日之内所建。”

杨广转怒为喜,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大笑道:“世民贤侄,机智过人,忠心可嘉!李家满门忠烈,朕心甚慰。”当即,晋封李世民为秦公,李渊也得到了丰厚的赏赐,黄金、绸缎、奇珍异宝等堆满了李家的庭院。

宇文化及站在一旁,看着这一幕,气得脸色铁青,双手紧握成拳,指甲几乎嵌入掌心,却又无可奈何,只能在心中暗自咒骂。

夜幕降临,晋阳宫张灯结彩,五彩的灯笼将整个宫殿装点得如梦如幻,处处洋溢着喜庆的氛围。李渊为杨广举办了盛大的接风宴,以此表达对天子的尊崇与敬意。宴会上,美酒佳肴琳琅满目,珍馐美馔摆满了一桌又一桌,每一道菜都精心烹制,色香味俱全。

乐师们奏响悠扬的丝竹之音,那美妙的旋律如潺潺流水,萦绕在整个宴会大厅。舞者们身着五彩霓裳,如仙子下凡,翩翩起舞。她们的长袖挥舞间,似是要将这盛世繁华舞尽,为天子献上最精彩的表演。

“陛下,这是晋阳的特色美酒,名为‘晋阳春’,口感醇厚,香气扑鼻,请陛下品尝。”李渊亲自为杨广斟酒,满脸堆满了笑意,眼神中透着无比的恭敬。

杨广端起酒杯,轻轻嗅了嗅,浅酌一口,赞道:“果然是好酒!李渊,你治理有方,太原郡在你的管辖下,一片繁荣昌盛啊。”

“陛下谬赞,此皆陛下洪福齐天,恩泽四方,臣等不过是略尽绵薄之力。”李渊恭敬地回道,微微低头,尽显谦卑之态。

李世民也起身敬酒,身姿挺拔,神色庄重:“陛下,愿我大隋江山永固,千秋万代,传承不息!”

宴会上,众人推杯换盏,欢声笑语不断,气氛热烈非凡。然而,宇文化及却独坐一隅,脸色阴沉得如同暴风雨来临前的天空。他心中暗自盘算着:“这次让李家父子逃过一劫,来日方长,定要找机会将他们一网打尽,以解我心头之恨。”

宴会结束后,杨广回到寝宫休息。晋阳宫的夜晚,静谧而神秘。月光如水,洒在宫殿的琉璃瓦上,泛起一层清冷的光辉,仿佛为这座宏伟的宫殿披上了一层银纱。

李世民回到自己的居所,却毫无睡意。他深知,今日虽凭借机智化解了危机,但宇文化及那阴险狡诈之人,必定不会善罢甘休,未来的日子里,还会有更多的阴谋与挑战等待着他们。

“父亲,宇文化及不会就此罢休的,我们必须早做防备。”李世民对李渊说道,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与警惕。

李渊点点头,神色凝重,目光深邃:“为父明白。此次陛下驾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我们行事需更加谨慎,稍有不慎,便可能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杨广在太原郡游玩、狩猎,李渊父子始终陪伴左右,尽心尽力侍奉。他们时刻关注着杨广的喜好与需求,力求让天子在太原郡的每一刻都能感受到尊崇与舒适。

一日,杨广兴致勃勃地要去晋阳城外的龙山狩猎。李世民主动请缨,担任护驾先锋。他深知,这不仅是一次展现自己忠诚与能力的机会,更是保护天子安全的重要使命。

龙山之上,树木繁茂,遮天蔽日,野兽众多。李世民骑在马上,身姿矫健,英姿飒爽。他眼神敏锐地观察着四周,不放过任何一丝异常。突然,一只斑斓猛虎从草丛中窜出,张牙舞爪,直扑向杨广的坐骑。

“陛下小心!”李世民大喊一声,声音响彻山林。他策马飞奔过去,动作迅速而流畅,张弓搭箭,“嗖”的一声,利箭如闪电般射出,正中猛虎的眼睛。猛虎惨叫一声,在地上挣扎了几下,便倒在地上,没了气息。

杨广心有余悸,脸色微微发白,但又对李世民的英勇赞叹不已:“世民,你真乃虎将也!有你在朕身边,朕倍感安心。”

然而,这一切都被宇文化及看在眼里,他心中的嫉妒与怨恨愈发浓烈,如熊熊燃烧的火焰,几乎要将他吞噬。“李世民,你等着,迟早有一天,我会让你身败名裂,付出惨痛的代价。”他在心中恶狠狠地说道。

在太原郡的日子里,杨广也感受到了晋阳独特的风土人情。晋阳的百姓淳朴善良,热情好客。他们对天子的到来充满了敬畏与喜悦,纷纷涌上街头,想要一睹天子的风采。街头巷尾,摆满了各种特色小吃和手工艺品,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

杨广微服出巡时,品尝了晋阳的刀削面、头脑等美食,那独特的口感让他赞不绝口。他还参观了当地的铁匠铺、纺织坊,看着工匠们精湛的技艺,对晋阳的手工业发展深感欣慰,心中不禁感叹这太原郡果然是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地。

随着时间的推移,杨广在太原郡的行程即将结束。临行前,他再次对李渊父子进行了嘉奖。

“李渊,此次朕在太原郡,承蒙你悉心照料。你忠心可嘉,朕回朝后,定会重重赏赐。”

“谢陛下隆恩!臣愿为陛下赴汤蹈火,在所不辞。”李渊跪地谢恩,额头触地,表达着自己的忠诚与感激。

望着杨广的车驾渐行渐远,李渊父子心中五味杂陈。他们知道,此次危机虽已解除,但未来的道路依旧充满荆棘,如履薄冰。而在这风云变幻的时代,他们必须紧紧抓住每一个机会,才能在乱世中立足,守护好自己的家族与这片土地。

晋阳宫的故事,成为了太原郡百姓口中的传奇,被人们代代传颂。而李世民的英勇与智慧,也在这片土地上广为流传,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在历史的长河中,杨广于太原郡一住便是一月。这一月里,太原郡上下在李渊父子的操持下,全力侍奉天子,将一应事务安排得井井有条。每日,杨广不是在观赏太原郡独特的山水风光,沉醉于那壮丽的自然景色之中,就是沉醉于盛大的宴会之中,享受着美酒佳肴与美妙的歌舞表演,尽享尊宠。

离行之日,天色微明,晨曦初破,天边泛起一抹鱼肚白。太原郡城的南门早已被清场,宽阔的街道上一尘不染。李渊父子率领一众官员,身着整齐的朝服,神色庄重地候在道路两侧。寒风凛冽,如刀割般吹得众人衣袂猎猎作响,却无一人稍有懈怠,大家都怀揣着对天子的敬畏之心,静静等待着。

远处,天子的仪仗队伍浩浩荡荡地出现。三十六人的御林军方阵,身着亮银色铠甲,那铠甲在晨曦的映照下闪烁着寒光。他们手持长枪,枪尖上的红缨在风中肆意舞动,仿佛燃烧的火焰。紧接着是十六抬的华丽龙辇,由八匹纯白的骏马牵引,骏马身姿矫健,步伐整齐。龙辇之上,杨广身着明黄色的龙袍,那鲜艳的颜色在晨光中格外夺目。头戴冕旒,垂帘随着车辇的移动轻轻晃动,端坐在其中,尽显天子威严,仿佛是天地间最尊贵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