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中家的几个孩子是对这种又…~又专的思想最推崇的人,二大爷在家里的暴躁易怒的性格和封建的家长观念,使的孩子这种影响越来越深,只是因为现在年纪还少,运动也没有开启,才不至于演变为不可调和的矛盾。
刘大爷本身属于工人阶级,自己又是小学文化,在当时全国扫盲开始的时候又学了初中文化,所以他一直说自己是初中文化,作为这个年代的七级工来说,他也算是有身份,有地位,有文化的人。
一个60年代的七级工,追求地位的变化,要么就把技能再次提高,努力学习向工程师的方向走,(不得不说这很难,你就想考一个硕士难不难就对了)一个就是以工代干转为干部岗位,继续向上努力,按照刘海中同志的年龄来说,无疑与以工代干更加恰当!
在那个特殊而又充满时代烙印的年代,追求平等是所有人在努力的事情,也是劳动人民与官员关系最亲近的时代,错过那个年代以后就难了。
在原剧情中的刘海中就在这样一个年代下,他有过硬的专业技能,喜欢关心时事,传授徒弟不藏私,他的缺点可能就是做梦就想当领导和在家里的大家长作风。
在那个时代他选择做官是正确的,转换阶层的机会就是那么近,为什么不拼一把呢?有很多人成功了,成功之后,是整个家庭阶级的转变,延续四五十年。
只是他失败了而已,刘海中的官运始终不顺,一直只是个工人。风暴来临,抓住机会攀上了李副厂长的路子,当上了纠察队长,和许大茂一起抄了娄小娥所藏匿的财物,自己还私藏了两根金条,被原剧情中许大茂抓住把柄拉下了马,只能说是被李副主任过河拆桥了而已。手脚不干净的早了…改删……。
在家里的刘海中也是说一不二,奉行棍棒底下出孝子,有着封建大家长传统思想的长幼嫡庶,三个孩子从小没少挨毒打,但是哪一个家长没有封建大家长的思想了,是他的更严重一点而已。
长大之后三个孩子养成了对父亲的憎恨,父子之情也没有多少,反而多了不少仇恨。在二大爷落难时,三个儿子不但不帮忙,最后还来个卷包会,一夜之间什么都拿走了,致使二大妈中风。
当得知,二大爷做生意发财时,三个孩子又回来装成大孝子贤孙,其实是为了捞好处占便宜。金钱买来的孝心注定是脆弱的。当二大爷再次破产后,几个孩子毫不容易地抛弃两老,彻夜逃跑。
这是刘海忠同志造成的吗?有一部分是,但很大一部分不是的。当………删改…整个年代都是那样过来的。你作为一个小小的屁民又能怎么样呢!缅甸和泰国的娃娃兵你知道吧?就那样的。
话题回到刘海中同志想当官这个事情上!这就要说中国传统养成的习惯和思想。在中国这片既承载着千年古韵,又包含现代化的土地上,那些胸怀当官之梦的人们,他们的这种想法究竟是不是一种错误呢?
对此,许大茂坚决地给出了否定的答案!实际上,在中国这样一个独特的社会环境之中,立下当官的志向并为之努力拼搏,本身就是一条绝对正确的康庄大道。
中国的“官本位”思想很多,从小学时候就有体现,就一个小小的班长,给有些他看不顺眼的同学使一下绊子,告诉老师惩罚他一下。随便的一个管理人员他想要把你怎么指挥就怎么指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