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曾经的屈辱(1 / 2)

时光荏苒,如白驹过隙,转眼,五年的时间过去了。

明兴十四年,二月初二,龙抬头。

北京城,紫禁城。

朱祁镇立在巨大的山河舆图前,目光沉沉,盯在塞北那片广袤、枯黄、被无数细密墨线标注过的区域上。

五年!自东海踏平那个不知所谓的“日出之国”,将所谓的“天皇”弄进京里当个活摆设,整整五年了!

大明这台庞大的机器,在他这个异世灵魂的推动下,铆足了劲儿向前狂奔。

官道拓宽如砥,四通八达;新式火器列装全军完毕,阳光下闪着冷硬的乌光;

海船满载着东瀛银矿的产出和南海的香料,穿梭于大明沿海的各码头;

更别提那些深埋地下的矿藏,被工部新设的“格物院”琢磨着法子掏了出来……整个帝国筋骨强健,血气充盈。

可朱祁镇心里,始终梗着一根刺,一根名为“正统十四年”的刺!

那个时空里,正是这一年,另一个“朱祁镇”在土木堡输掉了底裤,自己也成了瓦剌太师也先的“座上宾”,受尽屈辱。

瓦剌虽早已被雷霆扫穴,成了历史的尘埃,但北边草原上,鞑靼和兀良哈这两股残渣余孽,却像草原上的野草,火烧不尽,风一吹,又在暗处滋长起来。

互市,不过是朕的耳目!

近十年间,那些往来于长城内外的商队驼铃,早把鞑靼王庭的毡包位置、兀良哈头人的草场边界、乃至各部水源地,摸得清清楚楚,绘成了眼前这张详尽的进军图。

“北境不平,朕心难安!”朱祁镇低沉的声音在偌大的乾清宫西暖阁内响起。

侍立一旁的太监侯宝,眼皮微微跳了一下,他跟了眼前这位爷十几年了,看着眼前这位陛下长大,可这几年,陛下的心思越来越深,威势越来越重,那股子锐气,直追太祖太宗。

他躬身,小心翼翼地将一份誊抄工整的奏疏放到御案一角,那是大明国防部反复核议后呈上的《北征方略》。

“陛下,英国公、成国公、于阁老、王阁老等一众文武大臣,已在武英殿候着了。”

朱祁镇收回思绪,转身走出了乾清宫。

武英殿内,巨大的北境沙盘占据了大殿中央,山川河流,关隘部落,甚至人口牛羊数量,皆是纤毫毕现。

朱祁镇龙行虎步,直入殿中,目光扫过肃立的群臣。

英国公张辅,须发皆白却腰背挺直如标枪,靖难老将的威势沉淀在每一道皱纹里;成国公朱勇,正值壮年,眼神锐利如鹰;内阁首辅王直,次辅于谦,户部尚书王佐,兵部尚书邝埜、内阁学士曹鼐、张益……大明朝堂的柱石,尽在于此。

“朕意已决!”朱祁镇的声音斩钉截铁,“兴兵二十万,龙威、龙兴、龙扬、龙吟、龙健五军,并朕之近卫军,三月初三,出征!犁庭扫穴,毕其功于一役,永绝北患!”

此言一出,如同巨石投入深潭。

户部尚书王佐的眉头立刻拧成了疙瘩,下意识地就想开口:“陛下,二十万大军深入漠北,粮秣转运,靡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