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有老刘头提醒,且后面还会继续卖柿饼。
于是大家把碎银存在家里之后,拿着铜钱就带着孩子,三三两两地去了镇上。
他们要买肉,王冬麦说现在买肉腌起来,过年的时候还能吃腊肉。
他们要买猪板油,王冬麦说猪板油炼出油来可以炒菜吃,猪油渣也能炒腌菜。
他们还要织布,把穿了十几年的破烂麻布衣换一换,还打算再做一个棉布芦花袄子。
给孩子们买点零嘴,给家里老人买点糖和蜜饯。
他们要买好多好多东西。
哎呀,有钱真好啊!
于是,过水镇上出现了一道奇观。
往年甚少踏足过水镇的房家洼子村民,已经连续两天拖家带口地到镇上买东西了。
看付钱的利索劲,各个家都有钱。
一打听是不是今年赚到钱了,都摇头摆手说穷了一辈子,哪里能赚到钱,这是攒了几十年的老本,趁过年买点吃的一大家子吃。
不过大家都是几个心眼的人,这种笑着说的场面话,也就听听,谁都不信。还攒了几十年?要真有这个本事,就不是房家洼子人了。
不过大家也都是在背后说,当面依旧卖力吆喝,想让房家洼子人多买点手里的东西,他们也想赚钱啊。
虽然房家洼子人赚了钱,也开始花钱了,但依旧节俭如常,货比三家不说,还得压价。所以一通买下来,都没花多少。
主要是大家也不敢敞开了花。
都说钱不禁花不是?所以他们花的节俭,但该买的东西已经买了七七八八。
一边愉快地花钱,一边愉快地赚钱。
腊月十五之前,房家洼子各家已经把柿饼全部卖光了,不过自家也都留有一部分,准备过年自家吃和走亲戚当年礼。
柿子吃的就是季节,尤其是这年关,软甜红火的柿饼,可不就是在预示着生活甜蜜,日子红火嘛。
跟柿饼一起卖的,还有山上的红柿子。当时摘柿子的时候,刘家特意交代说不能摘光光,要留至少三成的柿子养成红柿子。
一边可以全村摘着吃,一边留给过冬的鸟儿当饭食。
当时还有人稀奇,没听过还给鸟儿留食的,不把鸟儿当食就不错了。
不过稀奇归稀奇,也就是说个笑,鸟不好逮,他们还真没吃过鸟。
只是以前看有人卖野鸡之类的而已。
刘小冬家的柿饼留了近四成都没卖。
因为她自己想留到年后当零食吃,来到这里天天吃不到什么好的,嘴里淡出个鸟味来,这柿饼就当甜食改善口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