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公案 第31到40(1 / 2)

第三十一回锁大王小儿还魂

断云:

孩童不知缘由暴毙,包公正直毁除淫祠。

连神明都钦佩其德行,地府怎敢徇私枉法?

话说包拯掌管开封府时,断案精细详明,远近百姓都十分钦仰。皇佑二年七月十五这天,他路过东街的灵应大王庙前,看见一位年近五十的妇人,她只有一个十岁的儿子,突然在庙门下死去,妇人在庙门前哭得十分哀伤。

包拯把妇人唤到衙门,问她丈夫的姓名。妇人回答:“丈夫姓许,排行第四,我们只有这一个儿子。今天清晨他出门,进庙之后,不知什么原因,就死在了庙前。我已年过半百,只有这一个儿子,他死得不明不白,所以才如此悲痛,望相公为我做主。”

包拯听罢心想:“真是奇怪!哪有进庙出来就死的道理?”于是问妇人:“你儿子莫非原本就有疯痫病?”妇人哭着说:“小儿从来没有疾病,怎么会有这种病呢?”

包拯随即派公吏,拘唤庙前的邻居来询问孩子死时的情况,众人都说没看见,不知道缘由。包拯又派人检验孩子身上,并无伤痕,回来向他报告。包拯于是乘轿亲自去检验,确实没有伤痕。

当包拯揣摩孩子身上时,只见他怀中藏有庙中供桌上雕刻的供神用的假红柿一枚。包拯知道后,派一个公人进庙,查看供桌上是否有红柿。公人回复:“大王供桌上果然有两枚红柿,不见了一枚,想来是孩儿偷去了,因此大王就取了他的性命。”

包拯闻报后大怒:“你既然是一方正神,是一府的主宰,孩子不懂道理,偷拿这东西,也只是当作玩物罢了,怎么能责怪他的过失,就要了他的性命!想来这大王也是依附草木的邪神,朝廷不曾敕封,竟敢害人性命!”

于是他让公差给泥神戴上枷锁,下令:限一夜之内放还孩子性命,否则定要奏明朝廷,焚毁庙宇。包拯祷告后回府。

第二天,那妇人带着儿子来拜谢救命之恩。包拯审问时,妇人说:“承蒙相公昨日要与大王理论,当夜二更时分,儿子果然醒来。他还记得说:神主怪他偷那红柿,要问罪。等到看见相公的‘敕旨’来到,就放他还魂了。”

包拯微笑道:“有这样的异事,若不革除,终究会成为祸患。”于是派人一剑削去了大王的头,焚毁了那座庙宇。这足以说明邪祟不敢冒犯正直之人。

第三十二回失银子论五里牌

断云:

王姓客商谋财遭斩首,郑姓商人冤死得昭雪。

若把天理存于心中间,包宰为何会轻饶放刑。

话说郑州离城十五里的王家村,有兄弟二人,哥哥排行第一,弟弟排行第二。他们曾经外出经商归来,走到本州一个叫小张村五里牌的地方时,遇到一个客人,是湖南人,姓郑名才,身上带了很多银两。王姓兄弟突然看见他,便小心地陪他同行。到了傍晚时分,他们将郑才谋杀,搜查他身上,得到十片银子。兄弟俩喜不自胜,私下把尸首埋在松树下。

兄弟俩商量:身上带着十片银子,携带起来很不方便,趁现在没人看见,不如把银子埋在五里牌下,等下次经商回来再取出来分掉。二人商议好后,就把银子埋了然后离开。

此后又过了六年多,他们恰好回来,又到五里牌下的李家店住下。第二天清晨,他们到牌下挖开泥土取那银子,却发现银子不见了。兄弟俩心想:“当时埋这银子时,四下里并没有人看见,怎么今天就不见了呢?”他们烦恼了一番,想到只有包待制断案如神,于是一同来到东京安抚衙呈递状子,诉说银子丢失的事情。

包拯当时审查状子,发现没有对方当事人,只是说在五里牌被偷,于是认为这二人必定是狂妄之人,不批准他们的状子。王姓兄弟啼哭着不肯离开。包拯说:“王客,限你们一个月时间,必须给你们找到下落。”兄弟俩这才离开。

又过了一个多月,仍然没有头绪,王姓兄弟再次来陈诉。包拯于是唤来陈青吩咐道:“明天派你去追拿一个凶犯。现在给你一瓶酒,一贯钱回家,明天来领文引。”陈青欢喜地回去,把酒吧喝了,把钱收在家里。

第二天,陈青当堂领得公文,一看是去郑州小张村追捉五里牌。陈青于是回复包拯:“如果是追人,马上就可以到;如果是追五里牌,它不会走,又不会说,怎么追得呢?希望另派别人去。”包拯大怒说:“官府的文引,你如果推托不去,就判你个违限之罪。”陈青不得已,只得前去。

他于是到郑州小张村李家店住下,当夜去五里牌下坐了一会儿,并没有看见任何动静。陈青心想没有办法,于是买了一柱香和纸钱,到第二天夜来牌下焚献给土地神,祝告叩拜说:“奉安抚的文书,为了王客来告在五里牌丢失十片银子的事,现在派我来此追拿,土地神如果有灵,希望通过梦境来告诉我。”

当夜,陈青就睡在牌下。将近二更时候,果然梦见一位老人前来,称是牌下的土地神。陈青便问:“王客兄弟寄存在这牌下十片银子,为什么会丢失?现在包安抚处有陈告的词状,奉相公的文引,追拿你这五里牌神。”

老人说:“王客兄弟没有天理,他们哪有银子寄存在此?那是湖南客商郑才的十片银子,他与王客兄弟同行,被他们兄弟谋杀,他的尸首现在还埋在松树下,希望你即刻带郑才的骸骨和银子去禀告相公,为他伸冤。”说完,老人就离开了。陈青一梦醒来,事情的缘由已经清楚。

第二天,陈青就向店主人借了锄头,掘开松树下的泥土,果然有枯骨,在旁边掘开五尺深的泥土,发现了十片银子。陈青于是将枯骨和银子都申报给了安抚包拯。

包拯便唤来王姓兄弟审问。他们不肯招认,包拯于是将枯骨和银子放在厅前。只见冤魂在半空中叫道:“王客,快还我性命!”厅上的公吏听见了,人人脸色大变,枯骨也自然地跳跃起来。

包拯再对王客兄弟进行审讯,他们抵赖不得,于是一一招认。案卷已成,包拯便将王客兄弟判处谋财害命之罪,应当追偿,下令押赴市曹处斩。郑才枉死却没有亲人,他的银子应归官府。

这可见天理昭然,终有报应。那些谋害他人、贪图钱财的人,看到这个案例应该能有所警醒。

第三十三回枷城隍拿捉妖精

断云:

妖精迷人真是奇事,包公明察决断分明。

城隍本就无私显应,捉缚公堂正典刑章。

话说包拯在开封府任职时,一日因安抚使公务繁忙,需要召集众官商议设筵席之事,于是命属吏清点器皿。属吏禀报说金银器皿都已毁坏,包拯便差人传银匠王温来衙门打造新的。王温见是官差,不得已只能前往,想到家中只有妻子独自一人,便将家事嘱托给东邻的王泰伯照看,次日与妻子阿刘告别后离去。

王温的妻子每晚寂寞无聊,常常孤灯独坐。忽然一夜,传来叩门声,阿刘喝问:“是谁在敲门?”门外有人叫道:“若不开门,定不饶你性命!”说罢,一阵冷风袭来,门被推开,只见来人身长七尺,威猛可怕,面色青如蓝靛,头发红似朱砂,口阔如盆,手持一剑,上前抱住阿刘说:“你与我结为夫妻,可让你受用不尽。若不肯依从,定杀了你。”阿刘惊恐万分,只得勉强与他共处一夜。次日清晨,妖精告诫阿刘:“休要让他人知晓,若泄露此事,今夜便不留你性命。”说罢离去。

此后,阿刘每日都惊恐不安,如醉如痴,有冤难诉。每到黄昏,一阵冷风袭来,妖怪便持剑直入房中,与她同宿。有时离去时会留下饮食、钱帛之类的东西。阿刘不知缘由,只能秘而不宣。

如此夜夜往来,将近半个月,东邻的王老太听说后,怀疑是王温回来了,便询问阿刘。阿刘将被妖怪迷困的事和盘托出。王老大惊道:“既有此事,为何不早说?”阿刘说:“被他恐吓,若告诉别人就会害我,因此不敢泄露。”王老大听罢,径直来到衙门,将此事告知王温。

王温听闻消息,急忙回家,嗔骂阿刘。阿刘哭着辩解:“是被妖怪迷乱,并非妾身品行不端。”王温不信,当夜持剑潜入房中,暗中躲藏。许久,果然有人叩门而入,灯烛下只见来者牛头鬼脸,持剑直入,喝令阿刘同寝。王温惊恐不敢现身。天明妖怪离去后,王温才出来,与妻子商议后,决定去苗从善家算卦,询问是何方妖精作祟。

王温到苗家占卜,卦象显示:“此卜触动白虎神,阴人遇一枉鬼为妖,百日后恐有丧身之祸。”王温说:“先生若能救我妻子无事,必定重谢。”苗从善教他说:“你快与妻子到城外东边砍一株桃木做棒,等妖怪再来时,用此棒驱赶,便能断绝祸患。”王温付了卦钱,依言回家砍了一根桃木棒。

黄昏时,妖怪又持剑而来。王温喝问:“是何处魍魉?”便用桃棒驱赶。妖精大笑道:“可恨这苗巡官,我与他无仇,却教你如此对我。”王温惊走闪避,良久后妖精大怒离去,竟将苗家六口全部杀死。

王温心想:“定是苗巡官占卜错了。”便去苗家查看,叩门无人应答,推门而入,伸手摸索,发现六口人都已身首异处,慌忙逃回家中。天亮时,正遇巡军王吉、李遂二人,见王温身上带有血迹,便询问缘由。王温将妻子被妖怪迷困、自己去苗家占卜,发现苗家六人被杀的事告知。巡军不由分说,将王温捉拿到官。

包拯审问王温:“为何杀了苗从善一家?”王温逐一供述了妖怪作祟的根由,称不知苗家身死的缘由。包拯心想:“岂有妖怪能杀人的道理?”遂将王温枷入狱中勘问,王温苦苦不肯招认。

包拯又差张辛持一把利刀,到王温家暗中探查。当夜张辛持刀藏伏,果然见有人叩门而入,灯前只见一个牛头鬼持剑直入房中抱阿刘。张辛持剑砍向妖精,妖精大怒与张辛交战,张辛败逃回衙,禀报包拯:“王温家果然有妖精。”包拯大怒:“张辛定是受了王温钱物,通同欺瞒官府。”遂将张辛枷了,又唤武卒刘义、吴真各持短刀,再去王温家探查。

二人持刀前往,至夜妖怪又来,二人与之交斗,妖精一剑砍死刘义,吴真奔走得免。天明回衙禀报:“温家果有妖精,刘义已被杀死。”包拯遂差正司理去王温家检验,司理唤阿刘审问时,发现她不在家中,差人前后寻遍都不见,料想是被妖怪摄去,遂回报包拯:“确有此事,刘义果被妖怪杀死。”

包拯无奈,随即差人取三具大枷到城隍庙,先枷了城隍神像,又枷了两个夫人神像,枷梢上写道:“你为一城之主,反纵妖怪杀人,限你三日捉到,如三日无结果,定奏朝廷焚烧庙宇。”包拯祝祷回衙后,当夜城隍便差十余个小鬼,限三日务必捉到妖精。

小鬼们各持槎牙棒、铁蒺藜,绕城上下、寺观山林、古冢坟墓搜寻。一鬼化形到城东,忽闻树林中有妇人哭声,循声入林,见一古墓洞口如盆大,有一佳人在内,正是阿刘。鬼使持剑喝问,阿刘道:“妾在城里住,丈夫是银匠王温,被妖怪迷到此处。”小鬼听闻,遂挽着阿刘随风而去,忽然遇见妖怪——头生两角,身披金甲,手持利剑,喝道:“谁把我妻儿带走?”鬼使道:“奉城隍之命来捉妖怪。”一鬼在黑风中与妖精交战,被妖精斩杀,其他小鬼急忙抱走阿刘,回庙告知城隍。

城隍再遣阴兵围捕,妖精无法逃脱,被阴兵捉缚,同阿刘押入城隍司。司王道:“此事需交包大人勘问。”即令用大枷枷住妖精,同阿刘解往府衙。正值包拯在城上判事,忽一阵黑风尘雾四起,良久后阿刘与妖精同到厅前,包拯一见,方知是参沙神作怪。

包拯问阿刘详情,阿刘逐一供述妖精杀苗家的经过:“妖怪将我缚去藏在古墓中,幸得城隍兵吏相救,才得再生。”厅上司吏即刻整理文案,包拯遂令公人当阶斩了妖精,但见空中火焰分作两处消散,有一剑落在阶前,胥吏无不称奇。包拯将此事奏知朝廷,仁宗皇帝下诏宣召包拯与王温亲问,得知详情后,敕命加封城隍,王温也得以与阿刘偕老。

第三十四回断瀛州监酒之赃

断云:

枉居官职虐害百姓终遭惩处,包公施行政令百姓安乐。

徐温不遵守朝廷法度,一日之间便丢了官职。

话说在仁宗皇帝临朝听政之时,瀛州有三十位父老在朝门外击鼓。监鼓郎官奏报朝廷:“如今有瀛州的父老击鼓,想要面见天子,不知是何缘故?”仁宗听闻后,下令召他们入朝。众父老到宫殿之下,行过大礼后,上奏道:“臣等是瀛州河北人,本州的长官贪财好色,施政无道虐待百姓。臣已年届八十,遗憾未能遇到好官,治下百姓生活无望,特地来向圣上奏明。”

仁宗听完父老的奏报,下旨:“赏赐各位父老每人布一匹、钱五贯,待朕自有处置。”众父老谢恩退出后,仁宗召集臣僚,问道:“谁可以胜任瀛州长官之职,众卿请直言。”众官僚纷纷推荐包拯。仁宗说:“朕也知道包卿是能干的官员,确实不会辜负众人的推荐。”当日便降下敕命,特任命包拯为瀛州节度使。包拯领命后,辞别皇帝出朝,限定日期起程赴任,不使用仪仗随从,只带听差李辛一人、驴子一匹、钱五贯而已。

包拯身着布衣,脚穿麻鞋,头戴旧巾,装扮成村汉的模样,路上的人都不认识他。快到瀛州八十里时,看到有仪仗旌节,旌旗闪闪,是前来远接节度使的队伍。有一个军卒问包拯:“可曾见到包节度使?”包拯笑道:“并未见到,我是去河北探亲的。”公吏等人迎接了很久,怀疑包节度使未必马上到来,便各自回去了。

包拯径直进入瀛州城,到市西的王家店安歇。店主人周老特意来询问:“秀才要往何处去?”包拯说:“我是南方人,来此拜访亲戚。”周老问:“秀才有何亲戚在本州?”包拯回答:“是务中监酒的人。”店主人笑着对包拯说:“监酒的人最不良善,务中酿造各种酒,香桂金波这样的好酒自己饮用,酿成薄酒送给官家。往常酒一升卖三十文,卖给百姓和军人。”包拯将这些话记在心里。

次日,包拯心生一计,向周老借了一只磁盆,身上带了十八文铜钱,到务中去买酒。他径直走到阶下大声喊道:“有人在家吗?”不多时,只见监务徐温从厅上出来,听到有人买酒,便让使唤人宋真去量酒。宋真说:“秀才再拿些钱给我,就多给你量些酒。”包拯说:“哪里还能再讨钱给你。”宋真心中不平,于是减少了酒的分量。包拯突然看到旁边有一位妇人,也拿着磁瓶来买酒,她先数了五六文钱给宋真,然后再交钱量酒。宋真很高兴,就多给妇人量了酒。

包拯问:“务中监酒的是什么人,竟敢如此无视法度,欺瞒百姓?”于是高声大骂。监酒的徐温大怒道:“这狂夫竟敢在此撒泼?”命令左右:“把他扯出去悬吊在廊下,用大棒狠狠责罚。”左右正要将包拯悬吊起来,李辛突然走到厅前说:“监酒的不认识人,这位秀才便是待制,现任瀛州节度使,怎么能将他吊打?”监务徐温听闻大惊,连忙走过来跪下谢罪。此事惊动了满城的官吏,他们急忙前来迎接包拯入衙。

包拯随即唤来徐温责问:“你一斗酒卖五百文,一石酒卖五贯,为何要收取百姓这么多钱?”徐温低头无话可说。包拯下令将他监禁,然后上奏朝廷。朝廷降下敕旨,将徐温监禁,判决罢黜他现任的官职。宋真不该接受百姓的钱财,押赴法场杖杀。包拯依照朝廷旨意断案完毕,众人十分高兴。这真可为暴官污吏敲响警钟。

第三十五回鹊鸟亦知诉其冤

断云:

鹊鸟含冤竟能倾诉,渔人不善遭受笞刑。

当时灵气本无差异,千载流传包拯英明。

话说包拯担任瀛州节度使时,百姓没有私下的冤屈,盗贼也销声匿迹。读书人潜心研习诗书,农人专心耕种田地,工匠和商人也各自坚守行业。满城父老见他如此清正,作了一首赞歌:

“谷雨桑麻暗,春风桃李开。

只因民有福,除得好官来。”

当时三街六市的小孩都会唱这首歌,足见包拯的才能。

一天,包拯正在厅前判案,忽然有一只鹊鸟飞来,口中衔着纸钱,盘旋许久后放下纸钱飞走了。包拯没来得及细看,属吏们也没把这事告诉他。

又一天,包拯闲坐时,那只鹊鸟又喧闹着飞来,口衔钱纸放在阶前,哀鸣不止。包拯觉得奇怪,思索良久后心想:“这背后一定有冤枉事。”

他唤来值堂公吏夏安,吩咐道:“快跟着这只鸟,看它飞到哪里去!”夏安领命追踪,到城外十里的同福寺门外,鹊鸟停在松树下大声鸣叫。夏安回报后,包拯又让他去寺门外,爬上松树梢探个究竟。

夏安来到寺外,见松树高耸且旁无枝干,难以攀爬。他无奈之下,拿出十张贴金钱到寺里祭拜土地神,焚化金钱后,找来长梯和绳缆系在树上。夏安心惊胆战爬上树梢,只见鹊鸟哀鸣不止,巢中有两只雏鸟羽毛未全,却被小绳系在松枝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