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州城内有十个折冲府的兵马一万多人被鞑子困在城中,粮草即将告罄。
他之前送胤稷去银州上任的时候,蔚州那边还与鞑子打得热火朝天,有来有往。
裴伦去视察一阵后,认为只要等到天气变热,鞑子就主动撤兵。
然而,裴伦转身离开蔚州回晋阳不久,战场局势就开始逆转。
鞑子逐渐取得了优势,连续将蔚州城以北的城池攻下,洗劫一空。
跟鞑子交战的大胤士兵不敢出城野战,只能据城而守,等待救援。
鞑子的兵马无须将城池围得严严实实,只需在城外主要道路附近驻扎便可。
不过,他们吸取了朔州大战的教训,这次是不拿下蔚州是决不罢休。
见到这样的情况,裴伦只能再从河东道其他州府调派兵马解围。
然而,河东道经历两场大战,光光朔州大战前后就死了一万士卒。
二个月来蔚州鏖战,又折损了二三人。
河东兵力严重不足,裴伦只得向朝廷求助了。
朝廷更是没钱也没人,回复授权裴伦可以在河东自行招募兵马。
可是现在的裴伦,即便临时招募了新兵,也应对不了折兰王的五千大军。
放弃蔚州,就意味着让城中的一万士兵自生自灭了。
裴伦心情郁闷,脸上阴云密布。
这一回他若是丢了蔚州,损失上万兵马,那么他比范南的结果也好不到哪里去!
“大人,银州府大捷!”
就在这时,一人拿着战报,撞撞跌跌跑了进来,声音中充满了兴奋和激动。
裴伦浑浊的眼睛忽然一亮,站起身来抢过战报,快速浏览。
“胤世子和赵暮云合力斩杀了一名银甲鞑子?”
“伤敌六百,俘虏三百,战马五百匹....”
裴伦咽了一口口水,使劲揉揉眼睛,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斩首一名银甲千长,这等功劳,足以显赫三军。
毕竟这么多年来,大胤从没击杀过银甲鞑子,这可是头一次!
裴伦对突然来的胜利太惊喜了。
在蔚州战场接连失利的时候,赵暮云在银州府却打败鞑子,裴伦似乎找到了上一次朔州大战范南的运气!
本以为范南一败涂地的时候,赵暮云却带着鞑子折兰王的家眷突然回来,折兰王被迫撤军。
现如今,裴伦在蔚州大战上损兵折将,赵暮云便在银州府退敌。
此人真是一员福将!
怪不得范南如此照顾他。
他也知恩图报,用自己的战功,减轻了范南的罪,没有被斩首抄家,只落了一个流放岭南的下场。
“大人,这位赵都尉真是年轻有为啊!”
旁边一个幕僚感叹道,“他在银州府的战绩,一定影响到蔚州的鞑子军心,对我们有利!”
“嗯!世子也参与作战,与赵暮云并肩杀敌?”裴伦很是赞同幕僚的说法。
但他很快发现战报中的一些端倪。
赵暮云让原来查他私盐制作相关情报的胤稷上战场,并将击杀银甲鞑子的功劳平分到胤稷头上。
这说明,赵暮云无论是折服还是拿捏,已经将这位世子爷搞定。
也许赵暮云会趁机将胤稷拉入了伙,付出了对应的利益。
“如此说来,我也该得把赵暮云再往上提一提了!”
“若是让他来解围蔚州,那应是极好。”裴伦一下子陷入了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