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孔雀菜饭包(2 / 2)

正好忙完手头的活,下午可以炒芦苇笋了。

芦苇芽最适合炒五花肉或者是腊肉。

这些通通都没有。

林青在储藏间里转悠了一圈。

不得不说,去年她真的很努力。

熏好的野鸭野鹅还有鸡鱼,都还多着。

倒是装干菜和果子的这些竹筐,早早的空了出来。

好在春天的各种野菜已经长出来了。

并不是一个青黄不接的季节。

正好熏的鸭肉还有一只,林青割下来比较肥的部位。

切了,芦苇芽剥完了以后就五六厘米的样子,也不用切。

野鸭肉很肥,油脂的部位经过了腌制和风干后,已经变成了透明的。

油锅里翻炒几下,释放出更多的油脂,这个时候放入控干水的芦苇笋,炒到干巴,倒入温水炖一会儿。

野鸭肉肥,芦苇芽也就 一把。

林青去了平台上,自从天气慢慢暖和后,白天她会把架子拿到外面给青菜晒太阳。

夜晚降温了,再收回来。

孔雀菜长的特别好,小白菜才两三厘米,孔雀菜已经可以齐根剪掉了。

三个托盘,收获了一大把嫩嫩的孔雀菜。

孔雀菜照例用开水一烫,淋上料汁,就是清爽的小菜。

搭配略有些腻的野鸭肉炖芦苇笋。

林青吃了一大碗饭。

去年春天没有挖到笋,要不是下雨那段时间,拔了不少的水笋煮过后晒干,她都差点错过了笋子。

林青吃过饭,拖着竹筐直接去了芦苇荡。

芦苇荡旁边的竹林里,果然很多土壤拱起,小黄花露出了头。

毛竹的生长速度很快,看到冒出了小黄芽的时候,就可以拔掉它周围的土层,露出来带有竹根的笋子。

从根铲断,一根笋子就到手了。

毛竹是林青最常使用的竹子,它成长的快,个头也大。

笋子的块头也大,笋肉大部分都藏在土壤里,很嫩。

笋子要挑在母竹子旁边的,一般只要发现一个露头的“黄芽”,往往旁边就有一小窝。

这样的笋乡下叫母笋,母笋圆墩墩的味道也更嫩一些。

一个竹笋大概有两三斤,三四斤的样子。

几十个笋子就装了一筐。

看着多,去掉皮壳,削去外面的硬皮,就剩不下多少了。

林青蒸了一锅杂豆饭,鸡蛋打散,多放油在锅里煎成蛋饼。

野鸭肉用比较肥的部位蒸熟。

鸭肉切成片,蛋饼也切丝。

用刚刚长成巴掌大的大叶子,一层杂豆饭,里面放几片鸭肉,鸭肉叠上蛋丝,先用孔雀菜叶子包起来,外面再用大叶子包好。

竹筒里装上半竹筒的香椿酱,吃的时候打开大叶子,拿着孔雀菜饭包 ,直接沾着香椿酱吃。

就算是凉了,味道也一样好吃 。

这是林青为自己挖竹笋准备的饭包。

其实冬笋比春笋更好吃,但是这里的冬季完全覆盖在冰封之下,挖冬笋不现实。

春笋就显得异常珍贵。

若是在晚一些,笋子都长出了头,就已经老了 。

只能去附近的竹林里去寻雨后的水笋了。

倒是不用挖,手握住来回摇几下,一提就提上来了 。

味道也不错,是清甜的,适合炒菜。

但是对比晒干储存来说,当然是个头大的毛竹笋更好。